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8-20页 |
1.1 引言 | 第8页 |
1.2 锌-空气电池 | 第8-14页 |
1.2.1 锌-空气电池原理 | 第8-10页 |
1.2.2 锌-空气电池的发展 | 第10-12页 |
1.2.3 空气电极 | 第12-14页 |
1.3 锌-空气电池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3.1 锌电极 | 第14页 |
1.3.2 电解液 | 第14-15页 |
1.3.3 空气电极催化材料 | 第15-18页 |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0-26页 |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0-21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0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0-21页 |
2.2 表征方法 | 第21-22页 |
2.2.1 形貌表征 | 第21页 |
2.2.2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21页 |
2.2.3 物理吸附分析 | 第21-22页 |
2.3 电化学性能测试方法 | 第22-26页 |
2.3.1 氧还原反应性能测试 | 第22-23页 |
2.3.2 锌-空气电池性能测试 | 第23-26页 |
3 基于悬铃木绒毛的氮、硫双掺杂生物炭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26-40页 |
3.1 概述 | 第2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26-27页 |
3.2.1 APVC电极催化材料的制备 | 第26-27页 |
3.2.2 N,S-APVC电极催化材料的制备 | 第2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7-38页 |
3.3.1 形貌表征分析 | 第27-28页 |
3.3.2 N,S-APVC电极催化材料的组成成分及比表面积分析 | 第28-31页 |
3.3.3 氧还原反应性能 | 第31-34页 |
3.3.4 锌-空气电池放电性能 | 第34-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4 基于槐花的氮、硫双掺杂生物炭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40-55页 |
4.1 概述 | 第40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0-41页 |
4.2.1 ASFC电极催化材料的制备 | 第40-41页 |
4.2.2 N,S-ASFC电极催化材料的制备 | 第4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1-53页 |
4.3.1 形貌表征 | 第41-42页 |
4.3.2 N,S-ASFC-800电极催化材料的组成和结构分析 | 第42-46页 |
4.3.3 氧还原反应性能 | 第46-50页 |
4.3.4 锌-空气电池放电性能 | 第50-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5 基于竹荪的氮、硫、磷自掺杂生物炭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55-69页 |
5.1 概述 | 第55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55-56页 |
5.2.1 S,P-ADIC电极催化材料的制备 | 第55-56页 |
5.2.2 N@S,P-ADIC电极催化材料的制备 | 第56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6-68页 |
5.3.1 形貌表征和组成 | 第56-59页 |
5.3.2 氧还原反应性能 | 第59-63页 |
5.3.3 锌-空气电池放电性能 | 第63-66页 |
5.3.4 锌-空气电池组实物测试 | 第66-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