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涵道喷水推进泵结构及水力性能研究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课题名称及来源 | 第11页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3 喷水推进泵的研究现状概述 | 第12-19页 |
1.3.1 国内外喷水推进泵理论的发展研究 | 第12-13页 |
1.3.2 国内外潜艇喷水推进泵的运用与研究 | 第13-15页 |
1.3.3 泵喷水推进器的优缺点 | 第15-16页 |
1.3.4 国内外主要研究方向 | 第16-19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2章 双涵道喷水推进泵水力设计 | 第21-28页 |
2.1 双涵道喷水推进泵设计参数 | 第21-23页 |
2.1.1 结构设定 | 第21-22页 |
2.1.2 潜艇模型航速及阻力 | 第22-23页 |
2.2 双涵道喷水推进泵的水力设计 | 第23-27页 |
2.2.1 内涵道叶轮的设计 | 第24-25页 |
2.2.2 外涵道叶轮的设计 | 第25页 |
2.2.3 空间导叶的水力设计参数 | 第25-26页 |
2.2.4 喷管的结构参数 | 第26-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双涵道泵的几何建模和数值模拟方法 | 第28-36页 |
3.1 运用PROE建立三维模型 | 第28-30页 |
3.1.1 PROE软件介绍 | 第28-29页 |
3.1.2 双涵道泵三维建模 | 第29-30页 |
3.2 数值分析方法 | 第30-33页 |
3.2.1 湍流模型 | 第30-32页 |
3.2.2 数值计算方法 | 第32-33页 |
3.3 网格划分及流场模拟 | 第33-35页 |
3.3.1 双涵道泵的网格划分 | 第33-34页 |
3.3.2 网格质量检验 | 第34页 |
3.3.3 双涵道泵的流线图 | 第34-35页 |
3.4 本章总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双涵道泵的分离研究 | 第36-44页 |
4.1 涵道比对双涵道泵推进性能的影响 | 第37-38页 |
4.2 不同轮毂比对外涵道泵水力性能的影响 | 第38-42页 |
4.2.1 叶轮受力分析 | 第38-40页 |
4.2.2 变工况下外特性曲线分析 | 第40-42页 |
4.3 双涵道泵对比传统轴流泵的优势 | 第42-43页 |
4.4 本章总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双涵道泵的整泵全流域模拟 | 第44-60页 |
5.0 进出口端的选择 | 第44-45页 |
5.1 喷管收缩比对工况下双涵道泵推进性能影响 | 第45-46页 |
5.2 借鉴型喷管双涵道泵的分析 | 第46-50页 |
5.2.1 不同收缩比下扬程对比 | 第46页 |
5.2.2 叶轮工作面和背面的压力分析 | 第46-49页 |
5.2.3 全流场流速分析 | 第49-50页 |
5.2.4 外特性曲线的研究 | 第50页 |
5.3 独立喷管下分析 | 第50-54页 |
5.3.1 不同收缩比下扬程对比 | 第51页 |
5.3.2 叶轮工作面和背面的压力分析 | 第51-53页 |
5.3.3 全流场流速分析 | 第53-54页 |
5.3.4 外特性曲线的研究 | 第54页 |
5.4 单喷管下分析 | 第54-58页 |
5.4.1 不同收缩比下扬程对比 | 第54-55页 |
5.4.2 叶轮工作面和背面的压力分析 | 第55-57页 |
5.4.3 全流场流速分析 | 第57-58页 |
5.4.4 外特性曲线的研究 | 第58页 |
5.5 本章总结 | 第58-60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