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公安工作论文--治安工作论文--户籍管理论文

浙江省余姚市流动人口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一、绪论第10-16页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0-11页
        1.选题背景第10-11页
        2.研究意义第11页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5页
        1.国内研究综述第11-13页
        2.国外研究综述第13-15页
    (三)研究方法第15-16页
        1.文献研究法第15页
        2.社会调查法第15页
        3.个案研究法第15-16页
二、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第16-20页
    (一)基本概念第16-17页
        1.流动人口的定义第16页
        2.流动人口管理的内涵第16页
        3.县级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第16-17页
    (二)理论依据第17-20页
        1.公共治理理论第17-18页
        2.社会融合理论第18-19页
        3.新公共服务理论第19-20页
三、余姚市流动人口发展及管理现状调查分析第20-33页
    (一)当前余姚市流动人口的基本状况第20-24页
        1.总量明显上升,居留时间呈延长趋势第20页
        2.来源广布全国,分布相对集中在街道第20-22页
        3.文化程度偏低,且多年来变化不大第22页
        4.居住条件较差,群居情况较多第22-23页
        5.接受公共服务少,权益维护意识不强第23-24页
        6.违法犯罪流动人口占比常年居高第24页
    (二)余姚市流动人口生活现状调查第24-29页
        1.就业与社会保障第25-26页
        2.落户与子女教育第26-28页
        3.文化与社会交往第28-29页
    (三)余姚市流动人口管理的举措和成效第29-33页
        1.持续完善组织体系第29-30页
        2.稳步健全政策制度第30-31页
        3.提高综合治理效能第31页
        4.优化公共服务内容第31-32页
        5.积极促进互融共建第32-33页
四、余姚市流动人口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第33-42页
    (一)当前余姚市流动人口管理存在问题第33-40页
        1.流动人口管理的思维观念比较滞后第33-34页
        2.流动人口管理统筹协调能力较差第34-35页
        3.流动人口政策制定和实施不到位第35-36页
        4.流动人口民生服务存在短板第36-38页
        5.流动人口治安管控形势严峻第38页
        6.流动人口管理后勤保障不足第38-39页
        7.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依然困难第39-40页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40-42页
        1.管理理念更新迟缓第40页
        2.体制机制改革不够彻底第40-41页
        3.流动人口自身情况复杂多元第41页
        4.社会治理创新难度较大第41-42页
五、加强余姚市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对策思考第42-51页
    (一)加快实现管理理念更新第42-43页
        1.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第42页
        2.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人员的培育第42-43页
        3.提升服务品质,促进“和合”融合第43页
    (二)强化统筹管理机制建设第43-44页
        1.完善“大人口”的协同领导机制第43-44页
        2.健全“大综管”的日常管理机制第44页
        3.完善“大考评”的综合评价机制第44页
    (三)健全完善政策制度第44-45页
        1.完善管理法律法规第44-45页
        2.推动政策科学执行第45页
        3.加大管理绩效评估第45页
    (四)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第45-47页
        1.扩大住房保障服务第46页
        2.加强择业就业指导第46页
        3.强化公共医疗和计生服务第46-47页
        4.改善子女教育环境第47页
        5.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第47页
    (五)打击犯罪和强化教育并重第47-48页
        1.从严打击流动人口违反犯罪第47-48页
        2.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法律意识第48页
    (六)全面落实管理工作保障第48-49页
        1.落实人员保障第48页
        2.加快平台搭建第48页
        3.落实经费保障第48-49页
    (七)积极实施社会融合工程第49-51页
        1.转型升级推动“以业择人”第49页
        2.推动流动人口素质提升第49页
        3.加强各类融合组织建设第49-50页
        4.发挥党群组织引领作用第50-51页
六、结语第51-52页
注释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附录第57-59页
致谢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制度的完善
下一篇:我国乡村治理视野下农民法治意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来宾市兴宾区七洞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