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1 老龄化程度加深 | 第8页 |
1.1.2 新兴交互方式的发展 | 第8-9页 |
1.1.3 老年人移动应用前景广阔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对自然交互方式的研究 | 第9-11页 |
1.2.2 对健身类app的研究 | 第11-12页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1.3.2 实践意义 | 第12页 |
1.3.3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4 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 | 第13页 |
1.5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6 论文框架 | 第13-15页 |
第二章 自然交互的概念分析与研究 | 第15-24页 |
2.1 自然交互行为的概念 | 第15-17页 |
2.1.1 自然交互行为的含义 | 第15页 |
2.1.2 人机自然交互界面的发展 | 第15-16页 |
2.1.3 自然交互行为的目标 | 第16-17页 |
2.2 多种交互方式研究 | 第17-19页 |
2.2.1 多点触摸式交互界面 | 第17页 |
2.2.2 语音识别交互方式 | 第17-18页 |
2.2.3 手势识别 | 第18页 |
2.2.4 面部识别 | 第18-19页 |
2.3 用户交互界面自然交互行为的通道研究。 | 第19-21页 |
2.3.1 视觉通道 | 第19页 |
2.3.2 触觉通道 | 第19-20页 |
2.3.3 听觉通道 | 第20页 |
2.3.4 多感觉通道 | 第20-21页 |
2.4 自然交互方式的适用性 | 第21-24页 |
2.4.1 自然交互的特点 | 第21-22页 |
2.4.2 自然交互的局限性 | 第22页 |
2.4.3 自然交互的适用范围 | 第22-24页 |
第三章 老年人身心特征与健身类APP的特征分析研究 | 第24-32页 |
3.1 老年人概述 | 第24-26页 |
3.1.1 人口老龄化 | 第24-25页 |
3.1.2 老龄化趋势下的老年人生活 | 第25-26页 |
3.2 老年人的身心特征分析 | 第26-29页 |
3.2.1 老年人的生理特征 | 第26-27页 |
3.2.2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 第27-28页 |
3.2.3 老年人的认知特征 | 第28-29页 |
3.3 健身类APP的特征分析 | 第29-32页 |
3.3.1 健身类APP的相关概念 | 第29页 |
3.3.2 健身类APP的分类和特征 | 第29-30页 |
3.3.3 健身类APP的主要特点 | 第30-31页 |
3.3.4 健身类APP存在的问题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基于自然交互方式的老年人健身类APP案例测评 | 第32-48页 |
4.1 现有健身类app的信息架构和界面交互特征分析 | 第32-42页 |
4.1.1 应用选择 | 第32-33页 |
4.1.2 应用界面交互分析 | 第33-38页 |
4.1.3 输入输出方式分析和特征总结 | 第38-42页 |
4.2 基于自然交互的理论对老年人使用健身类APP的观察实验 | 第42-47页 |
4.2.1 实验目的 | 第42-43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43页 |
4.2.3 观察要点 | 第43页 |
4.2.4 制作填写观察表格 | 第43-47页 |
4.3 实验结果分析与总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基于自然交互的老年人健身APP设计实践 | 第48-65页 |
5.1 产品论述 | 第48页 |
5.1.1 产品定位 | 第48页 |
5.1.2 设计流程 | 第48页 |
5.2 功能架构与原型图设计 | 第48-57页 |
5.2.1 功能架构 | 第48-50页 |
5.2.2 原型图设计 | 第50-57页 |
5.3 自然交互方式设计与界面设计 | 第57-65页 |
5.3.1 产品主要界面设计 | 第57-63页 |
5.3.2 设计成果分析 | 第63-6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不足 | 第65-66页 |
6.1 结论 | 第65页 |
6.2 不足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