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拟南芥SPHK1基因参与调控FB1诱导细胞死亡的作用机制

本论文的创新点第6-14页
摘要第14-16页
ABSTRACT第16页
缩略语第17-1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8-50页
    1.1 伏马菌素FB1的研究进展第18-23页
        1.1.1 串珠镰刀菌简介第18页
        1.1.2 FB1的发现及结构第18-19页
        1.1.3 外源FB1对动物的危害及可能的作用机制第19-21页
        1.1.4 外源FB1对植物的危害及可能的作用机制第21-23页
    1.2 鞘脂类研究进展第23-35页
        1.2.1 鞘脂分类及结构第23-25页
        1.2.2 鞘脂合成代谢途径第25页
        1.2.3 鞘脂的功能第25-32页
            1.2.3.1 鞘脂在细胞膜上的功能第28-29页
                1.2.3.1.1 鞘脂是细胞膜的重要组分第28页
                1.2.3.1.2 鞘脂在膜运输中的重要作用第28-29页
            1.2.3.2 鞘脂的信使功能第29-32页
                1.2.3.2.1 鞘脂参与调控程序性细胞死亡和自噬第30页
                1.2.3.2.2 鞘脂参与调控植物对生物胁迫的响应第30-31页
                1.2.3.2.3 鞘脂参与调控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第31-32页
        1.2.4 鞘氨醇-1-磷酸的研究进展第32-35页
            1.2.4.1 动物细胞鞘氨醇-1-磷酸的研究进展第33-34页
            1.2.4.2 植物细胞鞘氨醇-1-磷酸的研究进展第34-35页
    1.3 鞘氨醇激酶的研究进展第35-37页
        1.3.1 动物鞘氨醇激酶的研究进展第35-36页
        1.3.2 植物鞘氨醇激酶的研究进展第36-37页
    1.4 植物超敏反应的研究进展第37-38页
    1.5 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研究进展第38-39页
    1.6 活性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第39-41页
    1.7 水杨酸功能机制的研究进展第41-45页
    1.8 茉莉酸功能机制的研究进展第45-46页
    1.9 非生物胁迫研究进展第46-48页
        1.9.1 百草枯胁迫第47页
        1.9.2 高盐胁迫第47-48页
    1.10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48-50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50-61页
    2.1 实验材料第50-52页
        2.1.1 植物材料第50页
        2.1.2 质粒与菌株第50页
        2.1.3 生化药品第50-52页
        2.1.4 试剂盒第52页
    2.2 试剂及培养基的配制第52-53页
        2.2.1 Hoagland's营养液的配制第52页
        2.2.2 植物组织基因组DNA粗提提取液的配制第52页
        2.2.3 LB细菌培养基的配制第52-53页
        2.2.4 1/2MS植物培养基的配制第53页
    2.3 实验方法第53-61页
        2.3.1 进化树的构建第53-54页
        2.3.2 拟南芥的培养与种植第54页
        2.3.3 种子萌发实验第54页
        2.3.4 叶片基因组DNA的粗提取第54页
        2.3.5 叶片总RNA的提取与反转录第54-55页
        2.3.6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第55-56页
        2.3.7 启动子驱动报告基因GUS的载体构建及转化第56页
        2.3.8 拟南芥幼苗的GUS染色分析第56页
        2.3.9 拟南芥叶片的注射处理第56页
        2.3.10 叶片坏死斑的统计分析第56-57页
        2.3.11 叶片细胞活性的伊文思蓝染色分析第57页
        2.3.12 叶片胼胝质的积累分析第57页
        2.3.13 叶片离子渗漏率的测定第57页
        2.3.14 叶片叶绿素的测定第57-58页
        2.3.15 叶片O_2~(·-)的NBT染色分析第58页
        2.3.16 叶片H_2O_2的DAB染色分析第58页
        2.3.17 叶片H_2O_2的定量测定第58-59页
        2.3.18 叶片MDA含量的测定第59页
        2.3.19 叶片过氧化氢酶酶活的测定第59页
        2.3.20 植物内源激素含量的测定第59-61页
第三章 拟南芥SPHK1基因的分析第61-67页
    3.1 前言第61页
    3.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1-65页
        3.2.1 拟南芥鞘氨醇激酶的系统进化分析第61-63页
        3.2.2 拟南芥SPHK1转录本的定量分析第63页
        3.2.3 拟南芥SPHK1启动子驱动GUS的染色分析第63-65页
    3.3 本章总结与讨论第65-67页
第四章 SPHK1参与调控植物对FB1的响应第67-105页
    4.1 前言第67页
    4.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7-103页
        4.2.1 过量表达鞘氨醇激酶增强FB1诱导超敏反应的效应第67-78页
            4.2.1.1 过量表达鞘氨醇激酶促进FB1诱导的坏死斑产生第68-70页
            4.2.1.2 过量表达鞘氨醇激酶促进FB1诱导的叶绿素降解第70-71页
            4.2.1.3 过量表达鞘氨醇激酶增强FB1诱导的胼胝质积累第71-74页
            4.2.1.4 过量表达鞘氨醇激酶增强FB1诱导细胞死亡的效应第74-76页
            4.2.1.5 过量表达鞘氨醇激酶增强FB1诱导的细胞离子渗漏第76-77页
            4.2.1.6 本节小结与讨论第77-78页
        4.2.2 过量表达SPHK1增强FB1诱导的ROS积累第78-86页
            4.2.2.1 过量表达SPHK1增强FB1诱导的O_2~(·-)积累第78-80页
            4.2.2.2 过量表达SPHK1增强FB1诱导的H_2O_2积累第80-83页
            4.2.2.3 过量表达SPHK1增强FB1诱导的膜脂过氧化第83-84页
            4.2.2.4 FB1在SPHK1-OE中诱导ROS积累增多的来源分析第84页
            4.2.2.5 本节小结与讨论第84-86页
        4.2.3 过量表达SPHK1增强FB1诱导的SA上调第86-94页
            4.2.3.1 过量表达SPHK1增强FB1诱导的SA相关基因转录本上调第86-87页
            4.2.3.2 过量表达SPHK1增强了FB1诱导的SA合成增多第87-90页
            4.2.3.3 Phyto-S1P的过量积累进一步加剧FB1诱导的SA上调第90-92页
            4.2.3.4 外源S1P诱导SA响应基因的表达第92页
            4.2.3.5 外源LCB抑制SA响应基因的表达第92-94页
            4.2.3.6 本节小结与讨论第94页
        4.2.4 SPHK1-KD中FB1诱导JA上调第94-98页
            4.2.4.1 SPHK1-KD中FB1诱导JA相关基因转录本上调第94-95页
            4.2.4.2 SPHK1-KD中FB1诱导JA合成增多第95-96页
            4.2.4.3 本小节总结与讨论第96-98页
        4.2.5 扰动SPHK1的表达影响FB1对拟南芥生长发育的抑制效应第98-103页
            4.2.5.1 扰动SPHK1的表达影响FB1对拟南芥幼苗生长的抑制效应第98-99页
            4.2.5.2 扰动SPHK1的表达影响FB1对拟南芥主根生长的抑制效应第99-102页
            4.2.5.3 扰动SPHK1的表达影响FB1对拟南芥主根分生区的抑制效应第102页
            4.2.5.4 本节小结与讨论第102-103页
    4.3 本章总结与讨论第103-105页
第五章 SPHK1参与调控拟南芥对非生物逆境的响应第105-112页
    5.1 前言第105页
    5.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105-110页
        5.2.1 SPHK1参与调控拟南芥对百草枯胁迫的响应第105-107页
        5.2.2 SPHK1参与调控拟南芥对盐胁迫的响应第107-110页
            5.2.2.1 SPHK1转录本受高浓度NaCl诱导上调第107-108页
            5.2.2.2 SPHK1-KD对高浓度NaCl抑制子叶转绿更敏感第108-109页
            5.2.2.3 SPHK1-KD对高浓度NaCl抑制主根伸长更敏感第109-110页
    5.3 本章总结与讨论第110-112页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第112-116页
    6.1 总结第112-114页
    6.2 讨论第114-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32页
附录Ⅰ 本研究中常用的实验仪器和设备第132-133页
附录Ⅱ PCR引物名称和序列第133-134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34-135页
致谢第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航空重力测量数据处理及应用研究
下一篇:溶液条件对DNA间相互作用和DNA结构柔性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