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1-22页 |
1.1 汽油中的硫化物类型及分布 | 第11-12页 |
1.2 FCC汽油脱硫技术 | 第12-20页 |
1.2.1 加氢脱硫工艺 | 第12-15页 |
1.2.2 非加氢脱硫工艺 | 第15-17页 |
1.2.3 反应吸附脱硫工艺(RADS) | 第17-20页 |
1.3 S Zorb工艺改进方向 | 第20-21页 |
1.4 技术路线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4.1 技术路线 | 第21页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2-28页 |
2.1 实验试剂及原料 | 第22-23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2页 |
2.1.2 实验原料 | 第22-23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23页 |
2.3 吸附剂的制备 | 第23-24页 |
2.4 吸附剂脱硫性能考察 | 第24-26页 |
2.4.1 还原吸附剂脱硫性能考察的操作步骤 | 第25-26页 |
2.4.2 未还原吸附剂脱硫性能考察的操作步骤 | 第26页 |
2.5 尾气中烃类的分析 | 第26页 |
2.6 吸附剂脱硫性能评价指标 | 第26页 |
2.6.1 脱硫率RS | 第26页 |
2.6.2 吸附剂穿透硫容 | 第26页 |
2.7 吸附剂的表征 | 第26-28页 |
2.7.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26页 |
2.7.2 能谱分析(EDS) | 第26-27页 |
2.7.3 比表面积及孔结构的测定(BET) | 第27页 |
2.7.4 程序升温还原分析(TPR) | 第27页 |
2.7.5 氢氧脉冲滴定分析(TOPT) | 第27页 |
2.7.6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27页 |
2.7.7 透射电镜分析(TEM) | 第27-28页 |
第3章 低温NiO/ZnO-Al_2O_3-SiO_2吸附剂脱硫性能的研究 | 第28-42页 |
3.1 反应温度对吸附剂脱硫性能的影响 | 第28-29页 |
3.1.1 不同反应温度下的脱硫性能 | 第28-29页 |
3.1.2 不同反应温度下脱硫反应后吸附剂的XRD表征 | 第29页 |
3.2 反应温度对吸附剂裂解性能的影响 | 第29-30页 |
3.3 载气对低温下吸附剂脱硫性能的影响 | 第30-31页 |
3.4 空速对低温下吸附剂脱硫性能的影响 | 第31-32页 |
3.5 不同前处理方式对低温下NiO/ZnO-Al_2O_3-SiO_2吸附剂脱硫性能的激活影响 | 第32-41页 |
3.5.1 高温预处理对低温下吸附剂脱硫性能的激活影响 | 第32-34页 |
3.5.2 烷烃预处理对低温下吸附剂脱硫性能的激活影响 | 第34-37页 |
3.5.3 模拟汽油预处理对低温下吸附剂脱硫性能的激活影响 | 第37-40页 |
3.5.4 氢气下低温反应不同的预处理条件的影响 | 第40-4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NiO/ZnO-Al_2O_3-SiO_2吸附剂的反应吸附机理研究 | 第42-55页 |
4.1 NiO/ZnO-Al_2O_3-SiO_2吸附剂还原表征 | 第42-49页 |
4.1.1 H_2-TPR表征 | 第42-43页 |
4.1.2 EDS表征 | 第43-44页 |
4.1.3 XRD表征 | 第44-45页 |
4.1.4 TEM表征 | 第45-46页 |
4.1.5 XPS表征 | 第46-48页 |
4.1.6 BET表征 | 第48-49页 |
4.1.7 TOPT表征 | 第49页 |
4.2 Ni_3S_2与ZnO-Al_2O_3-SiO_2机械混合在不同载气下的反应 | 第49-51页 |
4.3 NiO/ZnO-Al_2O_3-SiO_2吸附剂可能的脱硫机理 | 第51-54页 |
4.3.1 H_2中NiO/ZnO-Al_2O_3-SiO_2吸附剂的反应吸附脱硫机理 | 第52-53页 |
4.3.2 N_2中NiO/ZnO-Al_2O_3-SiO_2吸附剂的反应吸附脱硫机理 | 第53-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