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中英文名称术语及缩写对照 | 第13-1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5-30页 |
1.1 糖尿病简介 | 第15-16页 |
1.1.1 糖尿病及其流行病学 | 第15页 |
1.1.2 糖尿病的分类 | 第15-16页 |
1.2 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2.1 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 | 第16-17页 |
1.2.2 胰岛素增敏剂 | 第17-18页 |
1.2.3 胰岛素促泌剂 | 第18-19页 |
1.3 细胞替代移植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1.3.1 胚胎干细胞 | 第19-20页 |
1.3.2 间充质干细胞 | 第20-21页 |
1.3.3 胰腺成体干细胞 | 第21-22页 |
1.4 PDX-1在胰腺发育和β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 | 第22-28页 |
1.4.1 胰腺发育过程 | 第22-24页 |
1.4.2 PDX-1在胰腺发育和β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 | 第24-26页 |
1.4.3 PDX-1在β细胞再生中的作用 | 第26-28页 |
1.5 本课题的意义及拟开展的工作 | 第28-30页 |
第二章 PANC-1细胞分化与胰岛样细胞团功能鉴定 | 第30-47页 |
2.1 材料与仪器 | 第30-35页 |
2.1.1 细胞株 | 第30页 |
2.1.2 实验动物 | 第30页 |
2.1.3 抗体 | 第30-31页 |
2.1.4 试剂盒 | 第31页 |
2.1.5 实验仪器 | 第31-32页 |
2.1.6 常用试剂 | 第32-33页 |
2.1.7 实验耗材表 | 第33-34页 |
2.1.8 常用溶液配制 | 第34-35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5-42页 |
2.2.1 细胞培养 | 第35-36页 |
2.2.2 PANC-1细胞分化 | 第36页 |
2.2.3 PCR扩增目的基因 | 第36-39页 |
2.2.4 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实验 | 第39页 |
2.2.5 人胰岛素酶联免疫分析 | 第39页 |
2.2.6 Ⅰ型糖尿病昆明小鼠模型建立 | 第39-40页 |
2.2.7 肾包膜移植实验 | 第40页 |
2.2.8 HE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 | 第40-42页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2-46页 |
2.3.1 PANC-1细胞分化为胰岛素分泌型细胞 | 第42-44页 |
2.3.2 胰岛样细胞团体内功能鉴定 | 第44-46页 |
2.4 小结 | 第46-47页 |
第三章 PDX-1在PANC-1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 | 第47-61页 |
3.1 材料与仪器 | 第47-51页 |
3.1.1 菌株 | 第47页 |
3.1.2 质粒 | 第47页 |
3.1.3 试剂盒 | 第47-48页 |
3.1.4 抗体 | 第48页 |
3.1.5 常用试剂 | 第48-49页 |
3.1.6 实验仪器 | 第49页 |
3.1.7 实验耗材 | 第49-50页 |
3.1.8 常用缓冲液 | 第50-51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51-56页 |
3.2.1 Western Blotting(蛋白质印迹实验)检测蛋白表达 | 第51-53页 |
3.2.2 免疫荧光实验(以贴壁细胞为例) | 第53-54页 |
3.2.3 质粒转染 | 第54页 |
3.2.4 稳转细胞系的构建 | 第54-55页 |
3.2.5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55-56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6-59页 |
3.3.1 PDX-1在PANC-1细胞分化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和分布 | 第56-57页 |
3.3.2 过表达PDX-1促进PANC-1细胞分化 | 第57-59页 |
3.4 小结 | 第59-61页 |
第四章 高通量筛选模型的建立和化合物筛选 | 第61-71页 |
4.1 材料与仪器 | 第61-62页 |
4.1.1 质粒载体 | 第61页 |
4.1.2 酶 | 第61页 |
4.1.3 试剂盒 | 第61-62页 |
4.1.4 实验仪器 | 第62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62-65页 |
4.2.1 质粒构建 | 第62-65页 |
4.2.2 双荧光报告系统检测 | 第65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5-69页 |
4.3.1 高通量筛选模型的建立和化合物筛选 | 第65-67页 |
4.3.2 C754主要成分鉴定 | 第67-68页 |
4.3.3 C1037促PDX-1表达活性鉴定 | 第68-69页 |
4.4 小结 | 第69-71页 |
第五章 穿心莲内酯C1037对PANC-1细胞分化的影响 | 第71-74页 |
5.1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1-73页 |
5.2 小结 | 第73-74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4-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