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7-19页 |
| 第2章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和经营权抵押概论 | 第19-27页 |
| 2.1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理论研究 | 第19-21页 |
| 2.1.1 “三权分置”改革的现实需要 | 第19-20页 |
| 2.1.2 农地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置的法律逻辑 | 第20-21页 |
| 2.2 农村土地经营权权属性质及特征 | 第21-23页 |
| 2.2.1 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性质 | 第21-22页 |
| 2.2.2 农村土地经营权特征 | 第22-23页 |
| 2.3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23-27页 |
| 2.3.1 允许农地经营权抵押的现实需要 | 第23-25页 |
| 2.3.2 农地经营权抵押的理论基础 | 第25-27页 |
| 第3章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规范现状与实践操作 | 第27-35页 |
| 3.1 法律规定与政策导向 | 第27-28页 |
| 3.2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试点实践模式比较分析 | 第28-32页 |
| 3.2.1 政府部门主导土地经营权直接抵押——福建省明溪县 | 第28-30页 |
| 3.2.2 土地经营权抵押+农户联保——黑龙江省克山县 | 第30页 |
| 3.2.3 “农户+合作社”的土地经营权反担保——宁夏同心县 | 第30-31页 |
| 3.2.4 “农户+担保公司”的土地经营权抵押+第三方担保——江苏省宿迁泗洪县部分地区 | 第31-32页 |
| 3.3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纠纷的司法处理 | 第32-35页 |
| 3.3.1 将承包经营权抵押给个人的民间借贷纠纷 | 第32-33页 |
| 3.3.2 将土地经营权抵押给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合同纠纷 | 第33-35页 |
| 第4章 经营权抵押各方主体利益衡量与法律制度障碍分析 | 第35-43页 |
| 4.1 抵押关系中各方主体不同利益出发点下的行为分析 | 第35-39页 |
| 4.1.1 农户等经营主体面临阻力大、积极性不强 | 第35-36页 |
| 4.1.2 金融机构参与抵押的意愿有待增强 | 第36页 |
| 4.1.3 政府参与程度及角色定位 | 第36-37页 |
| 4.1.4 第三方担保机构应适度参与 | 第37-38页 |
| 4.1.5 发包方与承包主体利益平衡 | 第38-39页 |
| 4.2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法律制度障碍 | 第39-43页 |
| 4.2.1 法律制度滞后导致合法推广与司法处理困难 | 第39页 |
| 4.2.2 相关配套法律制度不完善阻碍经营权抵押有序推广 | 第39-43页 |
| 第5章 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法律制度建议 | 第43-49页 |
| 5.1 土地经营权抵押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 第43-44页 |
| 5.1.1 合法性与正当性 | 第43页 |
| 5.1.2 对贷款用途做出合理限制 | 第43-44页 |
| 5.1.3 须遵循“四不”原则 | 第44页 |
| 5.2 合理限定抵押当事人资格 | 第44-45页 |
| 5.2.1 参与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的抵押人 | 第44-45页 |
| 5.2.2 参与土地经营权抵押的抵押权人 | 第45页 |
| 5.3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登记 | 第45-46页 |
| 5.4 特殊抵押物的抵押权处置程序 | 第46页 |
| 5.5 健全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配套法律制度 | 第46-49页 |
| 5.5.1 完善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制度 | 第46-47页 |
| 5.5.2 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规范制度 | 第47页 |
| 5.5.3 完善土地经营权价值评估制度 | 第47-48页 |
| 5.5.4 建立经营权抵押风险分担机制 | 第48页 |
| 5.5.5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立法 | 第48-49页 |
| 结语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5-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