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机械设备与自动化论文--海上油气田开发开采机械设备论文

沉箱式水下气液分离器设计及其分离特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1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9页
        1.2.1 水下分离器研究进展第10-13页
        1.2.2 分离器入口研究进展第13-16页
        1.2.3 分离器入口段塞模拟研究进展第16-17页
        1.2.4 分离器旋流流场研究进展第17-19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二章 沉箱式水下分离器入口整流结构模拟研究第21-69页
    2.1 段塞流模型第21-24页
    2.2 分离器下倾入口模拟第24-57页
        2.2.1 数值模拟方法第24-25页
        2.2.2 几何模型与网格划分第25-26页
        2.2.3 网格无关性验证第26-27页
        2.2.4 不同下倾角度的入口液塞模拟第27-42页
        2.2.5 不同扩径比的入口液塞模拟第42-47页
        2.2.6 不同下倾长度的入口液塞模拟第47-53页
        2.2.7 不同入口液塞长度的耗散规律第53-57页
    2.3 螺旋入口模拟第57-67页
        2.3.1 几何模型与网格划分第58-59页
        2.3.2 液塞耗散过程第59-60页
        2.3.3 压力分布规律第60-62页
        2.3.4 持液率特性第62-63页
        2.3.5 液塞速度耗散规律第63-65页
        2.3.6 液塞长度耗散规律第65-66页
        2.3.7 液塞耗散率及试验对比第66-67页
    2.4 本章小节第67-69页
第三章 沉箱式水下分离器柱状筒体模拟研究第69-85页
    3.1 数值模拟方法第69-70页
        3.1.1 数学模型第69页
        3.1.2 边界条件第69-70页
        3.1.3 数值计算步骤第70页
    3.2 几何模型与网格划分第70-71页
    3.3 数值模拟结果第71-84页
        3.3.1 流场分布第72-75页
        3.3.2 筒体直径对旋流筒体流场的影响第75-79页
        3.3.3 气出口直径对旋流筒体流场的影响第79-84页
    3.4 本章小节第84-85页
第四章 沉箱式水下气液分离器设计第85-97页
    4.1 沉箱式水下气液分离器设计公式第85-89页
        4.1.1 入口段第85-87页
        4.1.2 旋流筒体段第87-89页
    4.2 沉箱式水下气液分离器尺寸计算第89-93页
    4.3 沉箱式水下气液分离器模拟第93-96页
        4.3.1 下倾管入口分离器模拟第93-94页
        4.3.2 螺旋管入口分离器模拟第94-96页
    4.4 本章小节第96-97页
第五章 试验系统与数据处理方法第97-107页
    5.1 试验系统第97-100页
    5.2 测量装置第100-105页
        5.2.1 流量计第100-104页
        5.2.2 压力传感器第104-105页
        5.2.3 温度传感器第105页
    5.3 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第105-107页
第六章 沉箱式水下气液分离器分离特性研究第107-121页
    6.1 旋流筒体的分离现象第107-112页
    6.2 分离器压力损失第112页
    6.3 气中含液量第112-113页
    6.4 气出口的液滴捕集现象第113-115页
    6.5 气相出口液滴粒径分布第115-116页
    6.6 液位控制第116-119页
    6.7 本章小节第119-121页
结论与展望第121-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2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28-129页
致谢第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压临氢管线环焊接头的氢渗透动力学研究
下一篇:水平管气液段塞流发展过程和相界面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