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场面舞》与《草帽花舞》比较研究
| 摘要 | 第7-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 一、研究课题的学术背景及理论与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 (一)学术价值 | 第10页 |
|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 二、文献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2页 |
| 四、课题的研究内容与基本思路 | 第12-13页 |
| (一)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二)写作思路 | 第13页 |
| 注释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钢琴组曲《鱼美人》的创作历程 | 第14-16页 |
| 一、舞剧《鱼美人》的诞生 | 第14页 |
| 二、钢琴组曲《鱼美人》 | 第14-15页 |
| 注释 | 第15-16页 |
| 第三章 《婚礼场面舞》与《草帽花舞》的艺术特征 | 第16-22页 |
| 一、《婚礼场面舞》 | 第16-18页 |
| (一)曲式结构 | 第16页 |
| (二)和声 | 第16-17页 |
| (三)旋律特点 | 第17-18页 |
| 二、《草帽花舞》 | 第18-21页 |
| (一)曲式结构 | 第18-19页 |
| (二)和声 | 第19-20页 |
| (三)旋律特点 | 第20-21页 |
| 注释 | 第21-22页 |
| 第四章 《婚礼场面舞》与《草帽花舞》的演奏诠释 | 第22-27页 |
| 一、《婚礼场面舞》 | 第22-24页 |
| (一)触键与音色 | 第22-23页 |
| (二)速度 | 第23页 |
| (三)力度 | 第23页 |
| (四)踏板 | 第23-24页 |
| 二、《草帽花舞》 | 第24-27页 |
| (一)触键与音色 | 第24页 |
| (二)速度 | 第24-25页 |
| (三)力度 | 第25页 |
| (四)踏板 | 第25-27页 |
| 第五章 《婚礼场面舞》与《草帽花舞》比较研究 | 第27-31页 |
| 一、音乐形象 | 第27页 |
| 二、创作手法 | 第27-29页 |
| (一)曲式 | 第27页 |
| (二)和声 | 第27-28页 |
| (三)旋律 | 第28-29页 |
| 三、演奏技巧 | 第29-30页 |
| (一)触键与音色 | 第29页 |
| (二)速度 | 第29-30页 |
| (三)力度 | 第30页 |
| (四)踏板 | 第30页 |
| 注释 | 第30-31页 |
| 结语 | 第31-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34-35页 |
| 致谢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