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38页 |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0-14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14-23页 |
一、群体性事件的相关研究 | 第14-16页 |
二、政府回应的相关研究 | 第16-19页 |
三、利益表达的相关研究 | 第19-22页 |
四、文献评述 | 第22-23页 |
第三节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23-34页 |
一、核心概念 | 第23-29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29-34页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34-38页 |
一、研究框架 | 第34-35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35-36页 |
三、研究创新 | 第36-37页 |
四、研究不足 | 第37-38页 |
第二章 环境群体性事件中政府回应能力存在的问题 | 第38-48页 |
第一节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展现状 | 第38-41页 |
一、环境群体性事件数量上升,社会影响扩大 | 第38-39页 |
二、环境群体性事件参与者众多,理性和非理性的交织 | 第39-40页 |
三、环境群体性事件诱因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 第40页 |
四、互联网与环境群体性事件 | 第40-41页 |
第二节 环境群体性事件中政府回应能力存在的问题 | 第41-46页 |
一、政府回应的预先信息输入能力不足 | 第42页 |
二、政府回应能力的公共性面临利益综合的挑战 | 第42-44页 |
三、政府回应能力的主动性不足 | 第44-45页 |
四、政府回应能力被动失效,陷入“双输”局面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三章 利益表达对环境群体性事件中政府回应能力的影响机制 | 第48-56页 |
第一节 利益表达的主体因素对政府回应能力的影响 | 第48-50页 |
一、利益表达被动模糊的影响 | 第48-49页 |
二、利益内容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影响 | 第49-50页 |
第二节 利益表达的客体因素对政府回应能力的影响 | 第50-52页 |
一、在利益表达过程中政府主动服务意识缺失的影响 | 第50-51页 |
二、政府对公众环保权益的重视程度低下的影响 | 第51-52页 |
第三节 利益表达的表达渠道因素对政府回应能力的影响 | 第52-55页 |
一、制度内表达渠道失效的影响 | 第52-53页 |
二、制度外表达渠道带来的挑战 | 第53-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环境群体性事件中政府回应能力的实证分析 | 第56-86页 |
第一节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56-60页 |
一、利益表达行为主体性与政府回应能力 | 第57-58页 |
二、利益表达内容与政府回应能力 | 第58页 |
三、政府的服务意识和环保意识与政府回应能力 | 第58-59页 |
四、制度内表达渠道与政府回应能力 | 第59-60页 |
五、制度外表达渠道与政府回应能力 | 第60页 |
第二节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60-72页 |
一、研究样本的选择与问卷试测 | 第61-63页 |
二、问卷设计与变量测量 | 第63-68页 |
三、问卷实测样本的信度效度检验 | 第68-72页 |
第三节 调查问卷实测结果与分析 | 第72-82页 |
一、描述性统计 | 第72-78页 |
二、环境群体性事件中利益表达与政府回应能力相关性分析 | 第78-81页 |
三、环境群体性事件中利益表达与政府回应能力的回归分析 | 第81-82页 |
第四节 实证研究结论 | 第82-86页 |
一、事件中被动的利益表达阻碍了政府回应能力的提升 | 第82-83页 |
二、事件中政府利益整合面临利益内容复杂多样的问题 | 第83-84页 |
三、利益表达中政府转型失败是政府回应能力提高的最大阻力 · 75 | 第84-85页 |
四、事件中利益表达渠道的非制度化导致了政府回应的被动僵局.. | 第85-86页 |
第五章 提升环境群体性事件中政府回应能力的建议 | 第86-94页 |
第一节 完善政府回应的信息输入:培育成熟的事件表达主体 | 第86-88页 |
一、培育利益表达中公众的主体意识 | 第86-87页 |
二、提高事件中公众的表达能力 | 第87-88页 |
第二节 建立主动型政府回应:加快政府转型 | 第88-89页 |
一、增加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政民互动 | 第88-89页 |
二、提高政府对公众环保权益的重视程度 | 第89页 |
第三节 实现政府回应实效:公众环境利益表达制度化 | 第89-91页 |
一、明确公众利益表达制度的操作程序 | 第89-90页 |
二、增强制度内表达渠道的效能感 | 第90-91页 |
三、发挥第三方组织在环境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 | 第91页 |
第四节 完善环境群体性事件危机管理机制 | 第91-94页 |
一、建立专门的信息库和常态的回应小组 | 第92页 |
二、加大网络回应力度,提高网络监管的效度 | 第92-93页 |
三、在回应内容上选择最大限度内的信息公开 | 第93-94页 |
结语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3页 |
附录:关于上海金山PX事件中政府回应能力和利益表达的调查问卷 | 第103-10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07-108页 |
后记 | 第108-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