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1-22页 |
1.1 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1.1.1 体育锻炼 | 第12-15页 |
1.1.2 健康行为理论与体育锻炼坚持性研究 | 第15-18页 |
1.1.3 自我决定理论与体育锻炼坚持性研究 | 第18-19页 |
1.1.4 接受与承诺疗法的干预模型与体育锻炼坚持性研究 | 第19-22页 |
2 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 | 第22-26页 |
2.1 已有研究不足 | 第22页 |
2.1.1 对体育锻炼坚持性的影响机制研究缺乏深入探讨 | 第22页 |
2.1.2 对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研究,缺乏对行为变化阶段的划分 | 第22页 |
2.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2.2.1 研究目的 | 第22-23页 |
2.2.2 研究意义 | 第23页 |
2.3 拟探讨的问题与研究思路 | 第23-24页 |
2.4 研究内容与研究假设 | 第24-25页 |
2.4.1 研究内容 | 第24页 |
2.4.2 研究假设 | 第24-25页 |
2.5 研究对象与研究流程 | 第25-26页 |
2.5.1 研究对象 | 第25页 |
2.5.2 研究流程 | 第25-26页 |
3 研究Ⅰ 大学生体育锻炼意向与锻炼行为的关系研究 | 第26-57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26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26页 |
3.3 研究方法 | 第26-28页 |
3.3.1 被试 | 第26-27页 |
3.3.2 研究工具 | 第27-28页 |
3.3.3 统计方法 | 第28页 |
3.4 结果分析 | 第28-53页 |
3.4.1 大学生计划与实际锻炼行为的基本状况 | 第28-37页 |
3.4.2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意向的基本状况 | 第37-41页 |
3.4.3 大学生锻炼意向生成动因的基本状况 | 第41-46页 |
3.4.4 大学生锻炼意向生成动因对实际锻炼行为的影响 | 第46-50页 |
3.4.5 锻炼意向生成动因对实际锻炼行为的作用机制 | 第50-53页 |
3.5 讨论 | 第53-56页 |
3.5.1 大学生体育锻炼意向与实际锻炼行为的现状分析 | 第53-54页 |
3.5.2 大学生锻炼意向生成动因与实际锻炼行为的关系分析 | 第54页 |
3.5.3 大学生锻炼意向生成动因对实际锻炼行为的作用方式分析 | 第54-56页 |
3.6 小结 | 第56-57页 |
4 研究Ⅱ 大学生锻炼行为意向与锻炼行为坚持性的访谈研究 | 第57-82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57页 |
4.2 研究假设 | 第57页 |
4.3 研究方法 | 第57-64页 |
4.3.1 访谈对象 | 第57-58页 |
4.3.2 访谈提纲 | 第58页 |
4.3.3 收集资料 | 第58-59页 |
4.3.4 访谈资料的分析 | 第59-62页 |
4.3.5 理论建构 | 第62-64页 |
4.4 结果分析 | 第64-79页 |
4.4.1 锻炼者的内部动机 | 第64-68页 |
4.4.2 锻炼者的预期获益及其结果 | 第68-72页 |
4.4.3 锻炼者的反应风格 | 第72-74页 |
4.4.4 内部动机、行为意向、反应风格与锻炼行为坚持性的关系 | 第74-79页 |
4.5 讨论 | 第79-81页 |
4.5.1 锻炼者的内部动机 | 第79页 |
4.5.2 锻炼者的预期获益及其结果 | 第79-80页 |
4.5.3 锻炼者的反应风格 | 第80页 |
4.5.4 内部动机、行为意向、反应风格与锻炼行为坚持性的关系 | 第80-81页 |
4.6 小结 | 第81-82页 |
5 总结、建议与展望 | 第82-86页 |
5.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与建议 | 第82-84页 |
5.1.1 研究总结 | 第82页 |
5.1.2 教育建议 | 第82-84页 |
5.2 本研究创新之处 | 第84-85页 |
5.2.1 理论创新 | 第84页 |
5.2.2 视角创新 | 第84-85页 |
5.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附录 | 第90-104页 |
致谢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