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3页 |
ABSTRACT | 第13-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5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7-19页 |
一、现实背景 | 第17页 |
二、政策背景 | 第17-18页 |
三、学术背景 | 第18-19页 |
第二节 研究目标与意义 | 第19-20页 |
一、研究目标 | 第1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内容与全文结构 | 第20-22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21页 |
三、全文结构 | 第21-22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2-25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二、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第25-45页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第25-30页 |
一、耕地 | 第25页 |
二、耕地质量 | 第25-27页 |
三、生产要素 | 第27页 |
四、耕地生产量和生产力 | 第27-28页 |
五、耕地产粮效率 | 第28-30页 |
第二节 相关理论 | 第30-32页 |
一、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原理 | 第30-31页 |
二、价格理论 | 第31页 |
三、诱导创新理论 | 第31-32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32-45页 |
一、耕地生产力评价 | 第32-34页 |
二、耕地质量评价 | 第34-38页 |
三、土地质量和地形条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 第38-40页 |
四、生产要素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 第40-42页 |
五、农业生产要素替代 | 第42-44页 |
六、述评 | 第44-45页 |
第三章 耕地质量约束下生产要素影响耕地产粮效率的机理分析 | 第45-53页 |
第一节 约束替代效应与研究假说 | 第46-51页 |
第二节 交互效应与研究假说 | 第51-53页 |
第四章 我国耕地产粮效率评价 | 第53-79页 |
第一节 耕地生产量测算及粮食作物的贡献分析 | 第53-65页 |
一、耕地生产量的计算方法 | 第53-54页 |
二、结果与分析 | 第54-60页 |
三、耕地生产量变化的LMDI分解 | 第60-65页 |
第二节 耕地生产力的时空差异分析 | 第65-68页 |
一、时序变化 | 第65-66页 |
二、省域差异 | 第66-68页 |
第三节 耕地产粮效率评价 | 第68-78页 |
一、全国和省级层面的粮食作物潜在生产力 | 第68-72页 |
二、耕地产粮效率测算与时空变化特征 | 第72-78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五章 耕地质量禀赋与生产要素投入影响耕地产粮效率的约束替代效应 | 第79-107页 |
第一节 计量模型 | 第79-87页 |
一、模型构建 | 第79-84页 |
二、估计方法 | 第84-85页 |
三、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 第85-87页 |
第二节 计量结果 | 第87-95页 |
一、地形坡度对农业机械替代劳动的影响 | 第87-89页 |
二、排灌条件对化肥替代土地诱导采用改良的种子技术的影响 | 第89-91页 |
三、耕地质量禀赋与生产要素投入对耕地产粮效率的影响 | 第91-95页 |
第三节 稳健性检验 | 第95-98页 |
第四节 讨论 | 第98-105页 |
一、不考虑耕地质量的约束 | 第98-101页 |
二、对结果的进一步解释 | 第101-103页 |
三、耕地质量对耕地产粮效率的直接影响 | 第103-105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105-107页 |
第六章 耕地质量禀赋与生产要素投入影响耕地产粮效率的交互效应 | 第107-123页 |
第一节 计量模型 | 第108-115页 |
一、模型构建 | 第108-109页 |
二、估计方法 | 第109-111页 |
三、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 第111-115页 |
第二节 计量结果 | 第115-121页 |
一、耕地产粮效率的估计结果 | 第115-118页 |
二、粮食单产的估计结果 | 第118-121页 |
第三节 讨论 | 第121-122页 |
一、对模型构建和估计的进一步解释 | 第121页 |
二、耕地质量直接贡献的探讨 | 第121-122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122-123页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第123-131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123-124页 |
第二节 政策启示 | 第124-128页 |
一、耕地产粮效率提升能力建设的路径 | 第124-126页 |
二、耕地产粮效率提升能力建设的保障 | 第126-128页 |
第三节 创新、不足与展望 | 第128-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45页 |
附录 | 第145-151页 |
附录A 农用地自然等指数的计算 | 第145-147页 |
附录B 耕地上农作物的分类 | 第147-148页 |
附录C 为什么不采用能值作为测算耕地生产量的量纲? | 第148-149页 |
附录D 农产品的热值 | 第149-150页 |
附录E LMDI加法分解推导过程 | 第150-151页 |
致谢 | 第151-153页 |
学术成果 | 第153-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