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33页 |
1.1 引言 | 第16页 |
1.2 双相不锈钢 | 第16-19页 |
1.2.1 双相不锈钢的定义 | 第16页 |
1.2.2 双相不锈钢的发展 | 第16-18页 |
1.2.3 双相不锈钢在海洋环境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1.3 微生物腐蚀 | 第19-27页 |
1.3.1 微生物种类 | 第19-20页 |
1.3.2 微生物膜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 第20-22页 |
1.3.3 微生物腐蚀的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1.3.4 微生物腐蚀的理论机制 | 第23-26页 |
1.3.5 微生物腐蚀的防护方法 | 第26-27页 |
1.4 高能轰击技术 | 第27-32页 |
1.4.1 常见方法 | 第28-30页 |
1.4.2 表面高能轰击对耐蚀性的影响研究 | 第30-32页 |
1.5 本论文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 第32-33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3-43页 |
2.1 引言 | 第33页 |
2.2 实验材料和SFPB样品制备 | 第33-36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33-34页 |
2.2.2 SFPB样品的制备 | 第34-36页 |
2.3 实验试剂和实验设备 | 第36-38页 |
2.3.1 实验试剂 | 第36-37页 |
2.3.2 实验设备 | 第37-38页 |
2.4 试验方法 | 第38-42页 |
2.4.1 电化学测试 | 第38-39页 |
2.4.2 金相观察 | 第39页 |
2.4.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39页 |
2.4.4 3D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3D CLSM) | 第39页 |
2.4.5 静态水接触角 | 第39页 |
2.4.6 硬度测试 | 第39-40页 |
2.4.7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40页 |
2.4.8 紫外光电子能谱(UPS) | 第40页 |
2.4.9 X射线残余应力分析 | 第40-41页 |
2.4.10 透射电镜(TEM) | 第41页 |
2.4.11 细菌培养 | 第41-42页 |
2.5 数据统计学分析 | 第42-43页 |
第3章 SFPB 2205 DSS样品的制备及表征 | 第43-56页 |
3.1 引言 | 第43页 |
3.2 SFPB参数优化 | 第43-47页 |
3.2.1 电化学阻抗谱 | 第43-45页 |
3.2.2 动电位极化曲线 | 第45-47页 |
3.3 SFPB 2205 DSS表征 | 第47-52页 |
3.3.1 表面形貌与横截面形貌 | 第47-48页 |
3.3.2 表面粗糙度 | 第48页 |
3.3.3 静态水接触角 | 第48-49页 |
3.3.4 硬度 | 第49-50页 |
3.3.5 残余应力 | 第50页 |
3.3.6 表面电子功函数 | 第50-51页 |
3.3.7 透射电镜 | 第51-52页 |
3.4 SFPB 2205 DSS抗菌性能 | 第52-55页 |
3.4.1 平板涂布计数法 | 第52-53页 |
3.4.2 活/死染色实验 | 第53-5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4章 2205 DSS的微生物腐蚀行为研究 | 第56-67页 |
4.1 引言 | 第56页 |
4.2 电化学分析 | 第56-62页 |
4.2.1 OCP和LPR | 第56-57页 |
4.2.2 EIS | 第57-60页 |
4.2.3 动电位极化曲线 | 第60-62页 |
4.3 极化后样品的表征 | 第62-6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SFPB 2205 DSS的微生物腐蚀形为研究 | 第67-84页 |
5.1 引言 | 第67页 |
5.2 微生物腐蚀 | 第67-82页 |
5.2.1 SFPB 2205 DSS的短期微生物腐蚀行为 | 第67-75页 |
5.2.2 SFPB 2205 DSS的长期微生物腐蚀行为 | 第75-82页 |
5.3 讨论 | 第82-8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6章 总结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10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