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公司债券持有人会议制度的一般理论 | 第12-18页 |
(一) 公司债券持有人会议及其制度运行机制 | 第12-13页 |
1.公司债券持有人会议的概念 | 第12页 |
2.公司债券持有人会议的特征 | 第12-13页 |
3.公司债券持有人会议制度运行机制 | 第13页 |
(二) 公司债券持有人会议制度的价值 | 第13-14页 |
1.维持各方利益平衡 | 第13-14页 |
2.弥补公司债券受托管理人制度的局限性 | 第14页 |
3.减少维权成本并提高司法效率 | 第14页 |
(三) 公司债券持有人会议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4-18页 |
1.公司法意义的法理分析 | 第14-16页 |
2.公司契约理论 | 第16-17页 |
3.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17页 |
4.公司社会责任理论 | 第17-18页 |
二、我国公司债券持有人会议制度运行机制现存问题 | 第18-26页 |
(一) 实际运行遭遇瓶颈 | 第18-20页 |
1.债券违约事件增加 | 第18-19页 |
2.制度未能发挥作用 | 第19-20页 |
(二) 现行法规滞后 | 第20-21页 |
1.立法位阶低 | 第20页 |
2.规则制定粗糙 | 第20-21页 |
(三) 运行机制内部诸要素缺位 | 第21-24页 |
1.未明确会议的召集程序 | 第22-23页 |
2.决议的表决未区分特别决议与普通决议 | 第23页 |
3.未确立决议的生效时间与效力 | 第23-24页 |
4.缺乏权利救济途径 | 第24页 |
(四) 与公司债券受托管理人制度衔接不畅 | 第24-26页 |
1.公司债券受托管理人制度及其运作 | 第24-25页 |
2.制度衔接不畅具体表现 | 第25-26页 |
三、域外公司债券持有人会议制度运行机制的经验借鉴 | 第26-31页 |
(一) 日本公司债券持有人会议制度运行机制 | 第26-27页 |
1.会议的召集 | 第26-27页 |
2.决议的表决及生效 | 第27页 |
3.与公司债券受托管理人制度的关系 | 第27页 |
(二) 法国公司债券持有人会议制度运行机制 | 第27-28页 |
1.会议的召集 | 第28页 |
2.决议的表决及生效 | 第28页 |
(三) 意大利公司债券持有人会议制度运行机制 | 第28-29页 |
1.会议的召集 | 第29页 |
2.决议的表决及生效 | 第29页 |
(四) 公司债券持有人会议制度运行机制域外立法评析 | 第29-31页 |
1.内部诸要素构建 | 第29-30页 |
2.外部影响因素构建 | 第30-31页 |
四、完善我国公司债券持有人会议制度运行机制的构想 | 第31-40页 |
(一) 提高制度的立法位阶 | 第31-32页 |
1.增加相应立法规定 | 第31-32页 |
2.建立统一监管标准 | 第32页 |
(二) 制度运行机制内部诸要素规则的法定化 | 第32-38页 |
1.明确会议的召集程序 | 第32-33页 |
2.区分特别决议表决与普通决议表决 | 第33-34页 |
3.确定决议的生效时间与效力认定问题 | 第34-36页 |
4.完善权利救济途径 | 第36-38页 |
(三) 加强与公司债券受托管理人制度的联系 | 第38-40页 |
1.确定制度间主次关系 | 第38页 |
2.加强信息互通 | 第38-39页 |
3.建立统一债券适用规则 | 第39-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