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居住区规划论文

城市居住区宜居性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以太原市为例

摘要第7-8页
1 绪论第8-16页
    1.1 研究课题的背景第8-9页
        1.1.1 宜居住区的起源第8-9页
        1.1.2 宜居住区发展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3页
        1.2.1 宜居住区影响因素第9-11页
        1.2.2 宜居小区环境评价方法第11-13页
    1.3 研究课题的意义和目的第13页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步骤第13-16页
        1.4.1 研究内容第13-15页
        1.4.2 技术路线第15-16页
2 宜居住区设计理论概述第16-17页
    2.1 宜居住区设计理论原则第16-17页
        2.1.1 人性化原则第16页
        2.1.2 生态性原则第16页
        2.1.3 功能性原则第16页
        2.1.4 社会性原则第16-17页
    2.2 住区设计相关标准第17页
        2.2.1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第17页
        2.2.2《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第17页
        2.2.3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第17页
3 宜居住区评价指标的建立第17-35页
    3.1 宜居评价指标建立的原则第17-18页
        3.1.1 科学性原则第17页
        3.1.2 系统性原则第17-18页
        3.1.3 可操作性原则第18页
        3.1.4 开放性原则第18页
    3.2 宜居环境评价体系的确立第18-19页
    3.3 宜居环境评价指标量化的方法第19-28页
        3.3.1 绿化环境B1第19-22页
        3.3.2 建筑环境B2第22-24页
        3.3.3 交通环境B3第24-26页
        3.3.4 公共服务设施B4第26-28页
    3.4 宜居评价体系各指标权重的确定第28-35页
        3.4.1 层次分析法原理第28-29页
        3.4.2 实例计算第29-35页
4 太原市宜居性评价应用研究第35-46页
    4.1 研究区概况第36-37页
        4.1.1 长风小区概况第36页
        4.1.2 漪酚苑概况第36页
        4.1.3 大唐四季花园概况第36页
        4.1.4 华宇绿洲概况第36页
        4.1.5 滨东花园概况第36-37页
        4.1.6 文华苑概况第37页
        4.1.7 滨河花苑概况第37页
        4.1.8 昌盛双喜城概况第37页
        4.1.9 摩天石概况第37页
    4.2 评价过程第37-38页
        4.2.1 调查问卷法第37-38页
        4.2.2 抽样调查法第38页
        4.2.3 现场调查法第38页
    4.3 住区宜居性评价第38-46页
        4.3.1 植物环境评价及分析第38-40页
        4.3.2 建筑环境评价及分析第40-42页
        4.3.3 交通环境评价及分析第42-44页
        4.3.4 公共服务设施评价及分析第44-45页
        4.3.5 宜居评价总体评分第45-46页
5 结论与讨论第46-51页
    5.1 结论第46-48页
        5.1.1 植物环境评价第46-47页
        5.1.2 建筑环境评价第47页
        5.1.3 交通环境评价第47-48页
        5.1.4 公共服务设施评价第48页
    5.2 住区环境评价优缺点分析第48-49页
    5.3 讨论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5页
Abstract第55页
附录第57-6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第61-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芙蓉镇》俄译本误译研究
下一篇:建国初期苏联对华援助研究(1949-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