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3页 |
一 文昌鱼胚胎发育概况 | 第14-15页 |
二 胚胎背腹体轴的形成机制及胚层分化 | 第15-18页 |
1 脊椎动物背腹体轴的形成及胚层的分化 | 第15-16页 |
2 文昌鱼组织者及背腹轴的形成 | 第16-18页 |
三 Lefty基因及其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1 代表性物种Lefty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2 文昌鱼Lefty基因研究进展 | 第21页 |
四 论文选题意义与研究目的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文昌鱼胚胎发育中Lefty基因表达谱分析 | 第23-30页 |
一 材料方法 | 第23-24页 |
1 材料 | 第23页 |
2 方法 | 第23-24页 |
二 结果 | 第24-28页 |
三 讨论 | 第28-30页 |
1 文昌鱼Left基因与Nodal基因表达谱之间的对比与分析 | 第28-29页 |
2 Lefty基因在文昌鱼早期胚胎发育中的功能 | 第29-30页 |
第三章 过表达文昌鱼Lefty基因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 第30-40页 |
一 材料方法 | 第30-33页 |
1 材料 | 第30页 |
2 方法 | 第30-33页 |
二 结果 | 第33-38页 |
1 过表达文昌鱼Lefty mRNA后胚胎的表型 | 第33-35页 |
2 过表达文昌鱼Lefty基因后胚胎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 | 第35-38页 |
三 讨论 | 第38-40页 |
过表达Lefty基因与SB505124封闭Nodal信号通路之间的异同 | 第38-40页 |
第四章 敲除文昌鱼Lefty基因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 第40-55页 |
一 材料与方法 | 第40-43页 |
1 材料 | 第40页 |
2 方法 | 第40-43页 |
二 结果 | 第43-52页 |
1 文昌鱼Lefty基因的敲除效率检测 | 第43-44页 |
2 F_0代突变体的筛选 | 第44-45页 |
3 F_1代杂合子的筛选 | 第45-47页 |
4 F_2代纯合突变体的鉴定 | 第47-49页 |
5 敲除文昌鱼Lefty基因后胚胎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 | 第49-52页 |
三 讨论 | 第52-55页 |
1 文昌鱼Lefty基因在早期胚胎体轴发育中的功能 | 第52-53页 |
2 文昌鱼Lefty基因在早期胚胎胚层特化中的功能 | 第53-55页 |
第五章 文昌鱼Lefty基因和Nodal信号通路的关系 | 第55-63页 |
一 材料与方法 | 第55-57页 |
1 材料 | 第55页 |
2 方法 | 第55-57页 |
二 结果 | 第57-62页 |
1 Vg1可以挽救Lefty过表达对胚胎的影响 | 第57-61页 |
2 抑制或者过度激活Nodal信号通路之后Lefty基因的早期表达 | 第61-62页 |
三 讨论 | 第62-63页 |
1 文昌鱼Lefty基因通过抑制Nodal信号调控组织者和体轴的发育 | 第62页 |
2 文昌鱼Lefty基因通过反馈抑制作用调控Nodal信号通路 | 第62-63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