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水声信号阵列处理基本原理 | 第15-33页 |
2.1 舰船辐射噪声建模 | 第15-18页 |
2.1.1 平稳连续谱 | 第15-16页 |
2.1.2 线谱分量 | 第16-17页 |
2.1.3 周期调制谱 | 第17-18页 |
2.2 阵列统计模型 | 第18-24页 |
2.2.1 阵列模型基本概念 | 第18-19页 |
2.2.2 阵列导向矢量及阵列流形 | 第19-21页 |
2.2.3 阵列指向性函数及波束方向图 | 第21-23页 |
2.2.4 波束指向性分析 | 第23-24页 |
2.3 波束形成理论 | 第24-28页 |
2.3.1 时域窄带波束形成 | 第25页 |
2.3.2 频域宽带波束形成 | 第25-26页 |
2.3.3 高精度时延滤波器 | 第26-28页 |
2.4 空间谱估计基础 | 第28-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大孔径阵列处理中信号失真成因分析 | 第33-51页 |
3.1 阵列处理中的模型失配 | 第33-38页 |
3.1.1 平面波传播模型失配 | 第33-35页 |
3.1.2 通道间的非均匀幅相加权 | 第35-38页 |
3.2 阵形畸变因素 | 第38-44页 |
3.2.1 畸变阵形的圆弧近似 | 第39-40页 |
3.2.2 畸变阵形的正弦近似 | 第40-42页 |
3.2.3 阵形畸变对高保真阵列处理的影响 | 第42-44页 |
3.3 背景环境的强干扰因素 | 第44-47页 |
3.3.1 干扰对目标跟踪的影响 | 第44-45页 |
3.3.2 干扰对特征提取的影响 | 第45-47页 |
3.4 宽频率范围的频率色散 | 第47-49页 |
3.4.1 经典宽带时域波束形成中的频率色散现象 | 第47-48页 |
3.4.2 恒定束宽设计思想概述 | 第48-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基于精确时延估计和恒定束宽技术的高保真信号处理 | 第51-67页 |
4.1 基于DFT插值的均匀阵恒定束宽波束形成 | 第51-54页 |
4.1.1 连续线阵的频率不变性 | 第51-52页 |
4.1.2 线阵阵增益函数的DFT插值 | 第52-54页 |
4.2 基于有效孔径固定的非均匀阵解析法设计 | 第54-58页 |
4.2.1 实际线阵的频率不变性 | 第54-56页 |
4.2.2 非均匀阵形设计 | 第56-57页 |
4.2.3 仿真分析 | 第57-58页 |
4.3 基于强线谱方位矢量估计的阵形校正方法 | 第58-63页 |
4.3.1 畸变阵形下的时延估计原理 | 第58-59页 |
4.3.2 强线谱选取准则和相位连续性处理 | 第59-60页 |
4.3.3 仿真分析 | 第60-63页 |
4.4 基于阵形估计的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 | 第63-66页 |
4.4.1 广义旁瓣对消干扰抑制原理 | 第63-64页 |
4.4.2 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 | 第64-65页 |
4.4.3 仿真分析 | 第65-6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基于DSP的高保真阵列处理实时系统 | 第67-79页 |
5.1 基于DSP的软硬件开发平台概述 | 第67-71页 |
5.1.1 TMS320C6678硬件平台 | 第67-69页 |
5.1.2 ReDe集成开发环境 | 第69-70页 |
5.1.3 ReWorks操作系统概述 | 第70-71页 |
5.2 多核并行处理概述 | 第71-75页 |
5.2.1 流水线结构与多级缓存机制 | 第71-72页 |
5.2.2 Cache一致性维护 | 第72-73页 |
5.2.3 并行处理模型 | 第73-75页 |
5.3 高保真阵列处理实时实现 | 第75-7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9-81页 |
6.1 总结 | 第79页 |
6.2 展望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作者简介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