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1 语音交互研究现状 | 第9页 |
1.2.2 服务机器人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目标 | 第10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0-12页 |
第二章 混合语音交互系统总体方案 | 第12-22页 |
2.1 语音交互系统的介绍 | 第12-13页 |
2.1.1 人机交互系统的结构 | 第12页 |
2.1.2 语音交互系统的介绍 | 第12-13页 |
2.2 混合语音交互系统的系统需求分析 | 第13页 |
2.3 系统硬件平台的设计 | 第13-16页 |
2.3.1 系统硬件总体设计 | 第14页 |
2.3.2 友善之臂Tiny4412的介绍 | 第14-15页 |
2.3.3 系统控制部分 | 第15-16页 |
2.3.4 系统输入输出部分 | 第16页 |
2.4 系统总体软件设计方案 | 第16-21页 |
2.4.1 Android系统软件架构 | 第16-17页 |
2.4.2 JNI技术 | 第17-19页 |
2.4.3 系统软件设计 | 第19-2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混合语音交互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22-32页 |
3.1 异步串行通讯(UART) | 第22-25页 |
3.2 语音识别模块HBR740 | 第25-28页 |
3.2.1 HBR740芯片介绍 | 第26-27页 |
3.2.2 HBR740通信 | 第27-28页 |
3.2.3 HBR740硬件连接方式 | 第28页 |
3.3 语音合成芯片SYN6288 | 第28-30页 |
3.3.1 SYN6288芯片特性 | 第28-29页 |
3.3.2 SYN6288通信 | 第29-30页 |
3.3.3 SYN6288硬件连接方式 | 第30页 |
3.4 无线通信模块 | 第30-3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系统的各模块软件设计 | 第32-62页 |
4.1 系统软件开发环境搭建 | 第32-34页 |
4.1.1 开发板Tiny4412上环境搭建 | 第32页 |
4.1.2 工作系统Windows上环境搭建 | 第32-34页 |
4.1.3 虚拟机Linux上环境搭建 | 第34页 |
4.2 人脸检测 | 第34-37页 |
4.2.1 OpenCV概述 | 第34-35页 |
4.2.2 人脸检测模块流程 | 第35-37页 |
4.3 本地语音交互软件设计 | 第37-46页 |
4.3.1 Linux下Exynos4412串口通信 | 第37-40页 |
4.3.2 语音识别芯片HBR740软件设计 | 第40-42页 |
4.3.3 语音合成芯片SYN6288软件设计 | 第42-46页 |
4.4 云语音交互软件设计 | 第46-56页 |
4.4.1 科大讯飞云平台介绍和使用概述 | 第46-47页 |
4.4.2 云语音合成 | 第47-49页 |
4.4.3 云语义理解 | 第49-53页 |
4.4.4 云语法识别 | 第53-56页 |
4.5 搭建SQLite数据库 | 第56-58页 |
4.6 与下位机通信软件设计 | 第58-59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9-62页 |
第五章 混合语音交互系统设计和测试 | 第62-70页 |
5.1 各模块测试和性能比较 | 第62-66页 |
5.1.1 人脸检测测试 | 第62页 |
5.1.2 语音交互测试 | 第62-66页 |
5.2 混合语音系统的设计 | 第66-6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6.1 总结 | 第70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