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1.3 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 第17-20页 |
1.3.1 论文研究内容和思路 | 第17-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 创新点和不足 | 第20-21页 |
1.4.1 创新点 | 第20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20-21页 |
第2章 利率走廊概述 | 第21-26页 |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21-22页 |
2.1.1 利率走廊调控的含义 | 第21页 |
2.1.2 利率走廊调控作用机制 | 第21-22页 |
2.2 利率走廊运行机制理论支撑 | 第22-24页 |
2.2.1 货币供给理论 | 第22-23页 |
2.2.2 货币需求理论 | 第23-24页 |
2.2.3 利率走廊机制的两种理论支撑 | 第24页 |
2.3 利率走廊运行模式 | 第24-25页 |
2.3.1 法定准备金制度下调控模式 | 第24-25页 |
2.3.2 零准备金制度下调控模式 | 第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利率走廊在我国发展现状 | 第26-33页 |
3.1 发展的必要性 | 第26-28页 |
3.1.1 顺应利率调控大趋势的客观要求 | 第26页 |
3.1.2 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可行性选择 | 第26-27页 |
3.1.3 降低调控成本的最优选择 | 第27-28页 |
3.2 利率走廊在我国实行的有利市场条件 | 第28-29页 |
3.2.1 中国人民银行对市场有较强的把控力 | 第28页 |
3.2.2 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已经相对完善 | 第28-29页 |
3.2.3 利率走廊运行机制市场要求相对宽松 | 第29页 |
3.3 利率走廊运行依托条件 | 第29-31页 |
3.3.1 央行保持高度独立性 | 第29-30页 |
3.3.2 国内外稳定的金融经济环境 | 第30页 |
3.3.3 拆借利率是利率体系的核心和基准 | 第30页 |
3.3.4 公开市场操作的公开透明和经济主体预期理性 | 第30-31页 |
3.3.5 金融市场中经济主体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 第31页 |
3.3.6 央行采取市场化的套利措施 | 第31页 |
3.3.7 汇率制度规范合理 | 第31页 |
3.4 利率走廊机制有效性面临的挑战 | 第31-32页 |
3.4.1 拆借利率市场波动及资金流向难以控制 | 第31-32页 |
3.4.2 拆借利率在金融市场中的主导地位需要加强 | 第32页 |
3.4.3 政府调控的货币政策时滞问题 | 第3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国外利率走廊模式借鉴 | 第33-40页 |
4.1 美国利率走廊模式分析及启示 | 第33-34页 |
4.2 欧元区利率走廊模式分析及启示 | 第34-35页 |
4.3 英国利率走廊模式分析及启示 | 第35-36页 |
4.4 加拿大利率走廊模式分析及启示 | 第36-38页 |
4.5 国外启示 | 第3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5章 利率走廊对宏观经济影响实证分析 | 第40-58页 |
5.1 利率走廊中shibor稳定性 | 第40-41页 |
5.2 模型设定及变量选取 | 第41-45页 |
5.2.1 VAR模型介绍 | 第41-42页 |
5.2.2 变量的选取及数据处理 | 第42-45页 |
5.3 模型的检验及估计 | 第45-49页 |
5.3.1 单位根平稳性检验 | 第45-46页 |
5.3.2 协整检验 | 第46-48页 |
5.3.3 误差修正模型 | 第48页 |
5.3.4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 第48-49页 |
5.4 实证检验分析 | 第49-56页 |
5.4.1 SVAR模型确立 | 第49-51页 |
5.4.2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 第51-56页 |
5.4.3 方差分解分析 | 第5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6章 对策建议 | 第58-61页 |
6.1 利率走廊模式要从具体国情出发 | 第58页 |
6.2 利率走廊与公开市场操作搭配使用 | 第58-59页 |
6.3 完善利率走廊模式的配套系统 | 第59页 |
6.4 发挥新模式下宏观经济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 | 第59-61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7.1 结论 | 第61-62页 |
7.2 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