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Ⅰ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1 景观农业 | 第11页 |
1.2 研学旅游 | 第11-13页 |
1.3 以研学旅游为主题农业园的文献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Ⅱ引言 | 第15-19页 |
2.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2.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6页 |
2.3 研究相关内容 | 第16-17页 |
2.4 研究方法以及内容 | 第17-19页 |
Ⅲ研学主题农业园的发展与相关案例综合思考 | 第19-32页 |
3.1 相关定义整合 | 第19-20页 |
3.1.1 研学旅游 | 第19页 |
3.1.2 观光、休闲农业 | 第19页 |
3.1.3 景观农业园 | 第19页 |
3.1.4 研学旅游类农业园 | 第19-20页 |
3.1.5 其余相关定义辨析 | 第20页 |
3.2 以研学为主题的农业园的功能性 | 第20页 |
3.2.1 自然教育的功能 | 第20页 |
3.2.2 城乡交流的功能 | 第20页 |
3.3 景观农业在国外与我国台湾地区的发展总览 | 第20-21页 |
3.4 中国内陆景观农业发展总览 | 第21-22页 |
3.4.1 中国内陆景观农业完善现状 | 第21页 |
3.4.2 中国内陆景观农业完善所面临的问题 | 第21-22页 |
3.5 世界研学旅游主题农业园的发展总览 | 第22页 |
3.5.1 英国 | 第22页 |
3.5.2 日本 | 第22页 |
3.6 中国内陆研学旅游主题农业园的完善研究总览 | 第22页 |
3.7 中国内陆研学旅游主题农业园发展制约要素和发展前景 | 第22-23页 |
3.8 中国研学旅游主题农业园方案例证整理思考 | 第23-30页 |
3.8.1 台湾地区研学旅游主题农业园方案例证整理思考 | 第23-28页 |
3.8.1.1 台一生态研学旅游主题农业园 | 第23-25页 |
3.8.1.2 大安生态研学旅游主题农业园 | 第25页 |
3.8.1.3 久大生态教育羊圈 | 第25-26页 |
3.8.1.4 佛山蔼雯教育农庄 | 第26页 |
3.8.1.5 江苏省南京市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大金山基地 | 第26-28页 |
3.8.2 小结与讨论 | 第28-30页 |
3.9 研学旅游主题农业园建设的自然现状与要点 | 第30页 |
3.9.1 政策导向 | 第30页 |
3.9.2 教育关注度 | 第30页 |
3.9.3 社会经济自然现状 | 第30页 |
3.9.4 区位优点 | 第30页 |
3.10 研学旅游主题农业园设计规划 | 第30-32页 |
3.10.1 总体设计规划要点 | 第30-31页 |
3.10.2 教育与科学知识培训专项规划要点 | 第31页 |
3.10.3 交络线路系统规划要点 | 第31页 |
3.10.4 服务设施规划要点 | 第31页 |
3.10.5 观赏植物种植设计规划要点 | 第31页 |
3.10.6 景观系统设计规划要点 | 第31-32页 |
Ⅳ研学主题农业园设计案例实践——以安徽圣方研学主题农业园为例 | 第32-46页 |
4.1 项目总体环境及自然现况 | 第32-33页 |
4.1.1 地理区位 | 第32页 |
4.1.2 自然现状 | 第32页 |
4.1.3 单位背景 | 第32页 |
4.1.4 建设背景 | 第32-33页 |
4.1.5 区位综合评价 | 第33页 |
4.2 设计与规划的原则与依照 | 第33-34页 |
4.2.1 项目建设原则 | 第33-34页 |
4.2.2 设计与规划依据 | 第34页 |
4.3 规划设计思想主旨 | 第34-35页 |
4.3.1 主要思想 | 第34页 |
4.3.2 设计思想主旨 | 第34-35页 |
4.4 功能定位 | 第35页 |
4.5 项目含义 | 第35页 |
4.6 景观功效分区与项目配置 | 第35-43页 |
4.6.1 总体布局与建设分期 | 第36-37页 |
4.6.2 连栋大棚园和球形温室 | 第37-38页 |
4.6.3 香草栽培园 | 第38-39页 |
4.6.4 观赏花卉园 | 第39-40页 |
4.6.5 林下生态养殖园 | 第40页 |
4.6.6 水果采摘体验园 | 第40-41页 |
4.6.7 花香小憩与蜂蜜加工体验园 | 第41页 |
4.6.8 蔬菜采摘体验园 | 第41-42页 |
4.6.9 水产水禽园 | 第42页 |
4.6.10 亲子农场 | 第42-43页 |
4.6.11 研学活动中心 | 第43页 |
4.7 交络线路系统及其相关规划 | 第43-44页 |
4.7.1 园区主出入口 | 第43页 |
4.7.2 对内交通 | 第43-44页 |
4.7.3 对外交通 | 第44页 |
4.8 景观规划设计 | 第44页 |
4.9 市场效益整理思考 | 第44-46页 |
4.9.1 经济效益 | 第44页 |
4.9.2 生态效益 | 第44-45页 |
4.9.3 社会效益 | 第45-46页 |
Ⅴ结论与创新 | 第46-48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46页 |
5.2 创新处 | 第46-47页 |
5.3 整理思考与讨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个人简介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