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径 | 第13-16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2 技术路径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6-23页 |
2.1 压力管理基本理论 | 第16-18页 |
2.1.1 压力的相关概念 | 第16-17页 |
2.1.2 工作压力源的分析 | 第17-18页 |
2.1.3 工作压力对策 | 第18页 |
2.2 薪酬管理基本理论 | 第18-21页 |
2.2.1 人力资本理论 | 第19-20页 |
2.2.2 效率工资理论 | 第20页 |
2.2.3 利润分享理论 | 第20页 |
2.2.4 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 | 第20-21页 |
2.3 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理论 | 第21-23页 |
2.3.1 人力资源规划的内涵 | 第21页 |
2.3.2 人力资源规划的步骤 | 第21页 |
2.3.3 人力资源规划四大原则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工行福州八县支行客户经理压力源的调查 | 第23-30页 |
3.1 工行福州八县支行的发展和现状 | 第23页 |
3.2 工行福州八县支行客户经理的岗位职责和发展情况 | 第23-24页 |
3.2.1 银行客户经理的岗位职责 | 第23-24页 |
3.2.2 银行客户经理的发展情况 | 第24页 |
3.3 工行福州八县支行客户经理压力源的问卷设计 | 第24-26页 |
3.3.1 工作压力源量表说明 | 第25页 |
3.3.2 样本分布情况 | 第25-26页 |
3.4 问卷效度和信度检验 | 第26-30页 |
3.4.1 效度检验 | 第26-29页 |
3.4.2 信度检验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工行福州八县支行客户经理压力源分析 | 第30-36页 |
4.1 环境因素 | 第30-32页 |
4.1.1 外部经济下行带来的压力 | 第30页 |
4.1.2 同行竞争激烈带来的压力 | 第30-31页 |
4.1.3 工作环境压力 | 第31页 |
4.1.4 人际关系压力 | 第31-32页 |
4.2 组织因素 | 第32-34页 |
4.2.1 竞争带来的压力 | 第32页 |
4.2.2 考核带来的压力 | 第32-33页 |
4.2.3 技术革新带来的压力 | 第33页 |
4.2.4 组织变革带来的压力 | 第33-34页 |
4.3 个人因素 | 第34-36页 |
4.3.1 经济压力 | 第34页 |
4.3.2 工作与生活冲突压力 | 第34页 |
4.3.3 职业愿景压力 | 第34-35页 |
4.3.4 个人能力差距压力 | 第35-36页 |
第五章 工行福州八县支行客户经理压力管理体系构建 | 第36-49页 |
5.1 工行福州八县支行客户经理压力管理体系构建思路 | 第36-37页 |
5.2 工行福州八县支行客户经理压力管理体系设计 | 第37-45页 |
5.2.1 建立压力测试体系 | 第37-38页 |
5.2.2 建立压力识别体系 | 第38页 |
5.2.3 建立压力干预机制体系 | 第38-45页 |
5.2.4 建立干预机制后评价体系 | 第45页 |
5.2.5 建立压力档案管理体制 | 第45页 |
5.3 工行福州八县支行客户经理压力管理体系实施流程 | 第45-46页 |
5.4 工行福州八县支行压力管理体系的保障机制 | 第46-49页 |
5.4.1 压力管理体系实施的组织保障 | 第46-47页 |
5.4.2 压力管理体系可执行性保障 | 第47页 |
5.4.3 压力管理体系连续性实施保障 | 第47-4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9-52页 |
6.1 结论 | 第49-51页 |
6.2 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一: 工行福州八县地区客户经理压力现状调查问卷 | 第55-57页 |
附录二: 工行福州八县地区客户经理工作压力走访提纲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个人简历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