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基于触媒理论的丹东市七经街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12-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3页
        1.2.1 目的第13页
        1.2.2 意义第13页
    1.3 历史街区相关概念第13-14页
    1.4 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第14-15页
        1.4.1 国内第14-15页
        1.4.2 国外第15页
    1.5 研究方法和内容第15-17页
        1.5.1 方法第15-16页
        1.5.2 内容第16-17页
    1.6 研究的框架第17-18页
第2章 城市触媒理论研究第18-34页
    2.1 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第18-19页
        2.1.1 城市触媒的产生第18页
        2.1.2 基本概念第18-19页
    2.2 城市触媒在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中的作用第19-26页
        2.2.1 分析街区现状第19-20页
        2.2.2 选择活力载体第20-22页
        2.2.3 塑造与完善触媒第22-24页
        2.2.4 后续引导第24-25页
        2.2.5 作用特征第25-26页
    2.3 应用实例分析第26-32页
        2.3.1 国外实例第26-28页
        2.3.2 国内实例第28-32页
    2.4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3章 七经街的现状解析第34-60页
    3.1 历史沿革第34-37页
        3.1.1 城市的形成第34-35页
        3.1.2 街道的发展第35-37页
        3.1.3 建城的思想第37页
    3.2 区位分析第37-39页
        3.2.1 区位范围第37-38页
        3.2.2 街区交通现状第38-39页
        3.2.3 区位优势第39页
    3.3 街巷形态解析第39-42页
        3.3.1 街道宽高比第39-41页
        3.3.2 街道面宽比第41页
        3.3.3界面密度第41页
        3.3.4 开放空间分析第41-42页
        3.3.5 配套设施及绿化分析第42页
    3.4 沿街建筑现状分析第42-54页
        3.4.1 建筑功能现状第42-43页
        3.4.2 城市天际线第43-45页
        3.4.3 建筑等级分类第45-54页
    3.5 七经街历史街区现状调查问卷第54-57页
    3.6 本章小结第57-60页
第4章 七经街保护更新的触媒策略第60-72页
    4.1 触媒应用角度第60-61页
        4.1.1 物质性落后第60页
        4.1.2 街区功能不适第60页
        4.1.3 街区形象不佳第60-61页
    4.2 选择触媒元素第61-62页
        4.2.1 沿街界面触媒第61页
        4.2.2 建筑单体触媒第61页
        4.2.3 开放空间触媒第61-62页
        4.2.4 公共设施触媒第62页
    4.3 塑造触媒元素第62-69页
        4.3.1 塑造沿街界面第62页
        4.3.2 建筑单体分类塑造第62-66页
        4.3.3 塑造开放空间第66-67页
        4.3.4 规范公共设施第67-68页
        4.3.5 塑造非物质性触媒第68-69页
    4.4 触媒反应后续引导第69-70页
        4.4.1 事件引导第69-70页
        4.4.2 政策引导第70页
    4.5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5章 七经街保护更新的触媒设计第72-92页
    5.1 街道整体设计第72-81页
        5.1.1 加强色彩连续性第73-74页
        5.1.2 加强高度及体量的连续性第74-75页
        5.1.3 加强尺度的连续性第75-76页
        5.1.4 加强韵律的连续性第76-77页
        5.1.5 加强材料的连续性第77-78页
        5.1.6 加强建筑细部的连续性第78-81页
    5.2 建筑单体设计第81-87页
        5.2.1 保存重要历史建筑第81页
        5.2.2 修复一般性历史建筑第81-83页
        5.2.3 转化原七天酒店第83-84页
        5.2.4 新建北星文化娱乐城第84-87页
    5.3 开放空间设计第87-88页
        5.3.1 翻新文化宫前广场第87-88页
        5.3.2 统一街道地面铺装第88页
    5.4 增加公共设施第88-91页
        5.4.1 增加市政设施第88-90页
        5.4.2 增加景观小品第90-91页
    5.5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结论与展望第92-94页
参考文献第94-98页
作者简介第98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8-100页
致谢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特大断面隧道下穿水库断层破碎带的掌子面稳定性研究
下一篇:公众参与视角下红岩村公共空间重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