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安全保密论文

信息时代隐私问题的哲学探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页
1 绪论第7-16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7-9页
        1.1.1 选题背景第7-8页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8-9页
    1.2 文献综述第9-13页
        1.2.1 从法律角度研究隐私的综述第9-10页
        1.2.2 从社会学角度研究隐私的综述第10-11页
        1.2.3 从技术伦理角度研究隐私的综述第11-13页
    1.3 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第13-14页
        1.3.1 论文框架第13-14页
        1.3.2 研究方法第14页
    1.4 研究重难点和创新点第14-16页
        1.4.1 研究重难点第14-15页
        1.4.2 创新点第15-16页
2 无处安放的隐私第16-21页
    2.1 大数据与隐私第16-17页
        2.1.1 海量的信息收集第16-17页
        2.1.2 难以“被遗忘”的数据第17页
    2.2 新媒体与隐私第17-19页
        2.2.1 监控和偷窥第18页
        2.2.2 自媒体与隐私第18-19页
    2.3 物联网与隐私第19-21页
        2.3.1 警惕设备第19-20页
        2.3.2 小心黑客和病毒第20-21页
3 隐私的哲学意蕴第21-32页
    3.1 隐私是什么第21-24页
        3.1.1 隐私“Privacy”的语义考察第21-22页
        3.1.2 公私领域的划分第22-23页
        3.1.3 隐私概念的发展第23-24页
    3.2 自我、他人与隐私第24-28页
        3.2.1 自我与他人第24-25页
        3.2.2 自我意识与隐私第25-26页
        3.2.3 他人承认与隐私第26-28页
    3.3 隐私的价值第28-32页
        3.3.1 个人尊严第28-29页
        3.3.2 个人自由第29-31页
        3.3.3 社会价值第31-32页
4 隐私困境的哲学分析第32-38页
    4.1 隐私问题的现状第32-34页
        4.1.1 透明的生活第32-33页
        4.1.2 多重的侵权主体第33-34页
        4.1.3 物化:主体性的消解第34页
    4.2 保护隐私的困境第34-38页
        4.2.1 网络隐私的新特性第35页
        4.2.2 公私领域划界难题第35-37页
        4.2.3 安全与隐私的二难选择第37-38页
5 保护隐私的建议第38-45页
    5.1 “软”约束——强化隐私观念第38-41页
        5.1.1 捍卫主体意识第38-39页
        5.1.2 构建网络伦理第39-40页
        5.1.3 培育隐私文化第40-41页
    5.2 “硬”保护——增强技术屏障第41-45页
        5.2.1 价值敏感设计第41-42页
        5.2.2 隐私增强技术第42-43页
        5.2.3 数据加密技术第43-45页
6 结语与展望第45-46页
致谢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2页
附录第52页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时空上下文的目标跟踪算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微信社交平台的传统文化虚拟社区设计研究--以香囊文化推广的界面设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