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纪念性广场景观设计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7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8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8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8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8-11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8-9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9-11页 |
2 城市纪念性广场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11-14页 |
2.1 城市纪念性广场的概述 | 第11-12页 |
2.1.1 纪念性广场的界定 | 第11页 |
2.1.2 城市纪念性广场历史沿革 | 第11页 |
2.1.3 城市纪念广场的价值体现 | 第11-12页 |
2.2 城市纪念性广场的空间特征与矛盾 | 第12页 |
2.3 纪念场所与体验人群的关联 | 第12-14页 |
2.3.1 体验人群的认知心理特点 | 第12-13页 |
2.3.2 纪念场所的体验机制 | 第13-14页 |
3 重庆主城区纪念性广场现状调研与问题分析 | 第14-18页 |
3.1 现状调研 | 第14-16页 |
3.1.1 空间结构 | 第15页 |
3.1.2 历史文化背景 | 第15-16页 |
3.1.3 人群感知 | 第16页 |
3.2 问题梳理 | 第16-17页 |
3.2.1 环境现状问题 | 第16页 |
3.2.2 人文精神的不足 | 第16-17页 |
3.3 小结 | 第17-18页 |
4 重庆市纪念性广场设计原则和策略 | 第18-23页 |
4.1 城市纪念性广场设计原则 | 第18-19页 |
4.1.1 历史文脉的传承 | 第18页 |
4.1.2 以人为本的体现 | 第18页 |
4.1.3 城市大背景与小环境的融合 | 第18页 |
4.1.4 个性特色的突出 | 第18-19页 |
4.2 城市纪念性广场设计策略 | 第19-20页 |
4.2.1 自然要素 | 第19页 |
4.2.2 人文环境 | 第19-20页 |
4.3 纪念性广场空间规划 | 第20-21页 |
4.4 纪念性广场场所精神的表达 | 第21-23页 |
5 重庆纪念性广场设计实践 | 第23-37页 |
5.1 重庆市3·31纪念广场设计 | 第23-27页 |
5.1.1 项目解读 | 第23-24页 |
5.1.2 理念构思 | 第24-25页 |
5.1.3 设计策略 | 第25-27页 |
5.2 重庆歌乐山统战纪念广场设计 | 第27-33页 |
5.2.1 项目解读 | 第27-28页 |
5.2.2 理念构思 | 第28-30页 |
5.2.3 设计策略 | 第30-33页 |
5.3 重庆烈士墓街角纪念广场设计 | 第33-35页 |
5.3.1 项目解读 | 第33-34页 |
5.3.2 理念构思 | 第34-35页 |
5.3.3 设计策略 | 第35页 |
5.4 实践设计小结 | 第35-37页 |
6 结语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
附录 | 第40-48页 |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40-41页 |
B.设计作品 | 第4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