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引言 | 第14-17页 |
一、比例原则运用于民事法律行为领域的理论争议 | 第17-28页 |
(一)比例原则概述 | 第17-19页 |
1.比例原则的制度演进 | 第17-18页 |
2.比例原则的规范内涵 | 第18-19页 |
(二)比例原则运用于法律行为领域的争议 | 第19-23页 |
1.域外讨论-以德日为核心 | 第19-21页 |
2.域内讨论-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 | 第21-23页 |
(三)本文观点 | 第23-28页 |
1.学说评析 | 第23-24页 |
2.论域界定-比例原则对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影响 | 第24-25页 |
3.笔者见解 | 第25-28页 |
(1)前提问题-比例原则的本质属性探析 | 第25-27页 |
(2)比例原则的本质决定“区分运用说”的妥当性 | 第27-28页 |
二、比例原则影响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理论基础 | 第28-38页 |
(一)内部视角-民事法律行为效力根源 | 第28-31页 |
1.民事法律行为效力根源 | 第28-29页 |
2.民事法律行为效力中的(类)国家权力因素 | 第29-31页 |
(二)外部视角-基本权利的私法影响 | 第31-35页 |
1.基本权利与民事权利的辩证关系 | 第31-32页 |
2.基本权利在民事法律行为效力中的影响 | 第32-35页 |
(三)体系视角—比例原则与私人自治的关系 | 第35-38页 |
1.比例原则对私人自治的积极作用 | 第36页 |
2.比例原则对私人自治的消极影响 | 第36-38页 |
三、比例原则影响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路径 | 第38-53页 |
(一)民事法律行为效力规范层面 | 第38-40页 |
1.比例原则作为民事法律行为效力规范的合宪性审查标准 | 第38-39页 |
2.比例原则运用于民事法律行为效力规范合宪性审查的正当性 | 第39-40页 |
(二)民事法律行为效力裁判层面 | 第40-43页 |
1.比例原则作为民事法律行为效力规范适用的合宪解释方法(义务) | 第40-42页 |
2.比例原则运用于民事法律行为效力规范合宪解释的正当性 | 第42-43页 |
(三)次合意法律行为层面 | 第43-53页 |
1.比例原则作为次合意法律行为内容控制的补充规范 | 第44-49页 |
2.比例原则类推适用于次合意法律行为的正当性 | 第49-53页 |
四、比例原则在民事法律行为效力中的具体运用 | 第53-65页 |
(一)比例原则在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立法中的具体运用-以《民法总则》相关规定为例 | 第53-56页 |
1.宏观层面-比例原则在效力规范立法模式中的验证 | 第53-54页 |
2.微观层面—比例原则在具体效力规范评估中的体现 | 第54-56页 |
(二)比例原则在民事法律行为效力认定中的具体运用 | 第56-60页 |
1.比例原则在违反强制性规范的合同效力认定中的运用 | 第56-58页 |
2.比例原则在违反公序良俗的合同效力认定中的运用 | 第58-60页 |
(三)比例原则在次合意法律行为内容控制中的具体运用 | 第60-65页 |
1.消费者合同中的格式条款 | 第60-61页 |
2.劳动合同中的竞业限制条款 | 第61-62页 |
3.业主大会决议行为 | 第62-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个人简况 | 第72-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