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KJ公司治理机制案例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 研究基础 | 第13-14页 |
1.4 研究思路及论文框架 | 第14-15页 |
1.4.1 研究基本思路 | 第14页 |
1.4.2 论文框架 | 第14-15页 |
1.5 研究问题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 第16-27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16-20页 |
2.1.1 中小型创业企业概述 | 第16-17页 |
2.1.2 公司治理的概念 | 第17-18页 |
2.1.3 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构成 | 第18-20页 |
2.2 公司治理研究相关理论 | 第20-24页 |
2.2.1 产权及控制权理论 | 第20-21页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1-22页 |
2.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2页 |
2.2.4 激励理论 | 第22-24页 |
2.3 企业在不同时期的治理特点 | 第24-27页 |
2.3.1 初创期 | 第25页 |
2.3.2 成长期 | 第25-26页 |
2.3.3 壮大期 | 第26页 |
2.3.4 衰退期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27-29页 |
3.1 研究方法 | 第27页 |
3.2 数据来源 | 第27-29页 |
3.2.1 访谈法 | 第27-28页 |
3.2.2 访谈内容 | 第28-29页 |
第四章 XMKJ公司治理机制的演变 | 第29-49页 |
4.1 XMKJ公司概况 | 第29-31页 |
4.1.1 公司的发展历程 | 第29-30页 |
4.1.2 公司发展时期的划分 | 第30-31页 |
4.2 XMKJ公司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的演变 | 第31-39页 |
4.2.1 初创期 | 第31-34页 |
4.2.2 成长期 | 第34-36页 |
4.2.3 壮大期 | 第36-37页 |
4.2.4 决策与监督机制访谈观点汇总及分析 | 第37-39页 |
4.3 XMKJ公司管理者选聘和激励机制的演变 | 第39-47页 |
4.3.1 初创期 | 第39-42页 |
4.3.2 成长期 | 第42-44页 |
4.3.3 壮大期 | 第44-45页 |
4.3.4 激励与选聘机制访谈观点汇总及分析 | 第45-47页 |
4.4 XMKJ公司治理机制演变的综合模型 | 第47-49页 |
第五章 XMKJ治理机制分析 | 第49-56页 |
5.1 公司治理效果的分析 | 第49-50页 |
5.1.1 公司决策机制与监督机制效果分析 | 第49页 |
5.1.2 公司激励机制与选聘机制效果分析 | 第49-50页 |
5.2 公司治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50-56页 |
5.2.1 决策机制的问题分析 | 第50-51页 |
5.2.2 监督约束机制的问题分析 | 第51-52页 |
5.2.3 激励机制的问题分析 | 第52-54页 |
5.2.4 选聘机制的问题分析 | 第54-56页 |
第六章 XMKJ公司治理机制改进的建议 | 第56-66页 |
6.1 改进公司治理结构 | 第56-58页 |
6.1.1 调整公司产权结构 | 第56-57页 |
6.1.2 建立基于业务的董事会组织 | 第57-58页 |
6.1.3 完善监督约束机制 | 第58页 |
6.2 优化公司管理人员激励机制 | 第58-62页 |
6.2.1 激励指标优化建议 | 第58-59页 |
6.2.2 薪酬结构优化建议 | 第59-60页 |
6.2.3 股权激励优化方案 | 第60-62页 |
6.3 决策机制建议 | 第62-63页 |
6.4 约束机制优化 | 第63-64页 |
6.5 建立科学的代理人选聘机制 | 第64-66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66-68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66页 |
7.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