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成因论文--内生矿床论文

新疆东天山后碰撞幔源岩浆矿床成岩-成矿作用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引言第10-24页
    1.1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第10页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第10-18页
        1.2.1 铜镍硫化物矿床第11-13页
        1.2.2 钒钛磁铁矿矿床第13-15页
        1.2.3 CuNi-VTiFe复合型矿床第15-16页
        1.2.4 东天山幔源岩浆矿床研究中的存在问题第16-18页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8-20页
        1.3.1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3.2 技术路线第19-20页
    1.4 实物工作量第20页
    1.5 实验分析方法第20-24页
2 区域地质背景第24-32页
    2.1 区域地层第25-26页
    2.2 区域构造第26-27页
        2.2.1 康古尔断裂第26-27页
        2.2.2 阿奇克库都克-沙泉子断裂第27页
        2.2.3 其它断裂第27页
    2.3 镁铁-超镁铁岩第27-32页
        2.3.1 镁铁-超镁铁岩空间分布第27-28页
        2.3.2 镁铁-超镁铁岩成岩的形成时代第28-32页
3 钒钛磁铁矿矿床成矿作用第32-68页
    3.1 东天山钒钛磁铁矿矿床地质特征简介第32-34页
    3.2 东天山钒钛磁铁矿矿床的时空分布特征第34-40页
        3.2.1 东天山钒钛磁铁矿矿床成矿时代第34-38页
        3.2.2 东天山晚石炭世钒钛磁铁矿矿床成矿事件第38-40页
    3.3 尾亚钒钛磁铁矿矿床第40-46页
        3.3.1 矿床地质特征第40-41页
        3.3.2 岩石学特征第41-43页
        3.3.3 矿物学特征第43页
        3.3.4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第43-46页
    3.4 牛毛泉钒钛磁铁矿矿床第46-54页
        3.4.1 矿床地质特征第46-48页
        3.4.2 岩石学特征第48-50页
        3.4.3 矿物学特征第50-51页
        3.4.4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第51-53页
        3.4.5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第53-54页
    3.5 雅西钒钛磁铁矿床第54-61页
        3.5.1 矿床地质特征第54-55页
        3.5.2 岩石和矿石特征第55-57页
        3.5.3 矿物学特征第57页
        3.5.4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第57-60页
        3.5.5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第60-61页
    3.6 东天山钒钛磁铁矿矿床成矿作用第61-67页
        3.6.1 地幔源区第61-63页
        3.6.2 母岩浆特征第63-65页
        3.6.3 岩浆分异与成矿机制第65-67页
    3.7 小结第67-68页
4 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作用第68-92页
    4.1 东天山铜镍硫化物矿床地质特征简介第68-72页
    4.2 东天山铜镍硫化物矿床含矿岩体类型第72-76页
        4.2.1 盆状杂岩体型第72-74页
        4.2.2 墙状岩体型第74-76页
    4.3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第76-82页
        4.3.1 主量元素特征第77-79页
        4.3.2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第79-81页
        4.3.3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第81-82页
        4.3.4 小结第82页
    4.4 东天山铜镍硫化物成矿作用第82-92页
        4.4.1 斜长石对富SiO2机制的制约第83-87页
        4.4.2 盆状杂岩体富SiO2机制第87-89页
        4.4.3 墙状岩体富SiO2机制第89-90页
        4.4.4 超镁铁岩斜长石An值的指示意义第90-92页
5 CuNi-VTiFe复合型矿床成矿作用第92-108页
    5.1 香山西CuNi-VTiFe复合型矿床第92-101页
        5.1.1 矿床地质特征第92-94页
        5.1.2 辉长岩类岩石学特征第94-95页
        5.1.3 锆石年代学第95-97页
        5.1.4 矿物学特征第97-98页
        5.1.5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第98-101页
    5.2 成矿作用讨论第101-106页
        5.2.1 香山西高分异角闪辉长岩第101-102页
        5.2.2 物理化学条件及转变第102-105页
        5.2.3 钛铁矿成矿作用机制第105-106页
        5.2.4 铜镍矿成矿作用机制第106页
    5.3 小结第106-108页
6 东天山幔源岩浆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第108-120页
    6.1 东天山地区幔源岩浆矿床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第108-115页
        6.1.1 中泥盆世-早石炭世第108-109页
        6.1.2 晚石炭世第109-111页
        6.1.3 晚石炭-早二叠世第111-113页
        6.1.4 东天山晚古生代构造演化与岩浆成矿第113-115页
    6.2 成矿模式第115-117页
    6.3 成矿规律及控矿特征第117-120页
        6.3.1 钒钛磁铁矿矿床第117-118页
        6.3.2 铜镍硫化物矿床第118-119页
        6.3.3 CuNi-VTiFe复合型矿床第119-120页
7 结论第120-124页
    7.1 取得的主要成果第120-122页
    7.2 创新点第122-123页
    7.3 存在问题和不足第123-124页
致谢第124-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50页
附表第150-187页
个人简历第187-190页

论文共1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东秦岭黄水庵碳酸岩型钼矿床成矿作用研究
下一篇:云南省峨山花岗岩体新元古代岩浆演化及成矿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