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稀有金属和少量金属论文--钼论文

东秦岭黄水庵碳酸岩型钼矿床成矿作用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引言第10-23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12页
    1.2 研究现状第12-17页
        1.2.1 碳酸岩的特征及时空分布第12-14页
        1.2.2 碳酸岩的成因研究第14-15页
        1.2.3 碳酸岩及相关矿产第15-16页
        1.2.4 碳酸岩岩浆流体特征第16-17页
    1.3 以往工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7-18页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案第18-21页
        1.4.1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4.2 研究技术路线及方法第19-21页
    1.5 完成工作量第21-23页
2 区域地质背景第23-34页
    2.1 区域地层第23-28页
        2.1.1 结晶基底第23-24页
        2.1.2 盖层岩系第24-28页
    2.2 区域构造第28-30页
        2.2.1 褶皱构造第28-29页
        2.2.2 断裂构造第29-30页
    2.3 岩浆岩第30-31页
    2.4 区域构造演化第31-32页
        2.4.1 新太古代-古元古代结晶基底的形成与演化第31页
        2.4.2 中元古代的扩张伸展裂解与中-新元古代的沉积盖层的形成第31页
        2.4.3 古生代-三叠世板块构造演化第31-32页
        2.4.4 中-新生代陆内构造演化第32页
    2.5 区域矿产第32-34页
3 矿床地质特征第34-45页
    3.1 矿区地质第34-37页
        3.1.1 矿区地层第34-35页
        3.1.2 矿区构造第35-36页
        3.1.3 矿区岩浆岩第36-37页
    3.2 矿体特征第37-38页
    3.3 矿化特征第38页
    3.4 围岩蚀变第38-41页
    3.5 成矿期次与成矿阶段第41-45页
4 成矿年代学及其意义第45-49页
    4.1 样品采集及测试方法第45-46页
    4.2 分析结果第46-47页
    4.3 黄水庵钼矿床成矿年龄第47-49页
5 碳酸岩地球化学特征第49-58页
    5.1 碳酸岩岩相学特征第49-50页
    5.2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第50-51页
        5.2.1 碳酸岩全岩微量元素第50页
        5.2.2 方解石LA-ICP-MS微量元素第50-51页
        5.2.3 方解石碳、氧同位素第51页
    5.3 测试结果第51-55页
        5.3.1 碳酸岩微量元素组成第51-52页
        5.3.2 方解石的微量元素组成第52-54页
        5.3.3 方解石碳、氧同位素第54页
        5.3.4 方解石和重晶石的原位Sr同位素组成第54-55页
    5.4 碳酸岩源区特征及成因第55-58页
6 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第58-68页
    6.1 样品采集与测试方法第58页
    6.2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第58-61页
    6.3 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第61-65页
    6.4 成矿流体性质与演化第65-68页
7 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第68-76页
    7.1 样品采集与测试方法第68页
    7.2 分析结果第68-71页
        7.2.1 S同位素特征第68-69页
        7.2.2 H-O同位素特征第69页
        7.2.3 Pb同位素特征第69-71页
    7.3 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第71-76页
8 碳酸岩型钼矿床特征及地球动力学背景第76-80页
    8.1 碳酸岩型钼矿床基本特征及其属性第76-78页
    8.2 碳酸岩型钼矿床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第78-80页
9 结论第80-81页
致谢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104页
附表第104-113页
个人简历第113-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扬子地块西缘高家村杂岩体岩石成因与成矿潜力研究
下一篇:新疆东天山后碰撞幔源岩浆矿床成岩-成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