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课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成果 | 第12-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与成果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与成果 | 第13-14页 |
1.4 研究的主要工作 | 第14-17页 |
第二章 试验概况 | 第17-31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材料力学性能试验 | 第17-19页 |
2.2.1 泡沫混凝土力学性能实验 | 第17-18页 |
2.2.2 轻钢龙骨力学性能实验 | 第18-19页 |
2.3 预制楼板构造形式 | 第19-21页 |
2.4 预制楼板的加工与养护 | 第21页 |
2.5 试验方案 | 第21-29页 |
2.5.1 轻钢龙骨—泡沫混凝土预制楼板的加载装置 | 第21-24页 |
2.5.2 轻钢龙骨—泡沫混凝土预制楼板的加载方案 | 第24-27页 |
2.5.3 测点布置 | 第27-2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三章 试验现象与数据分析 | 第31-57页 |
3.1 试验现象与破坏特征 | 第31-38页 |
3.1.1 构件B_1的试验现象与破坏特征 | 第31-32页 |
3.1.2 构件B_2的试验现象与破坏特征 | 第32-33页 |
3.1.3 构件B_3的试验现象与破坏特征 | 第33-35页 |
3.1.4 构件B_4的试验现象与破坏特征 | 第35-36页 |
3.1.5 构件B_5的试验现象与破坏特征 | 第36-37页 |
3.1.6 构件B_6的试验现象与破坏特征 | 第37-38页 |
3.2 跨中弯矩—竖向位移试验数据分析 | 第38-48页 |
3.2.1 构件B_1跨中弯矩—竖向位移数据分析 | 第38-39页 |
3.2.2 构件B_2跨中弯矩—竖向位移数据分析 | 第39-41页 |
3.2.3 构件B_3跨中弯矩—竖向位移数据分析 | 第41-42页 |
3.2.4 构件B_1、B_2、B_3跨中弯矩—竖向位移曲线对比分析 | 第42-43页 |
3.2.5 构件B_4跨中弯矩—竖向位移数据分析 | 第43-44页 |
3.2.6 构件B_5跨中弯矩—竖向位移数据分析 | 第44-46页 |
3.2.7 构件B_6跨中弯矩—竖向位移数据分析 | 第46-47页 |
3.2.8 构件B_4、B_5、B_6跨中弯矩—竖向位移曲线对比分析 | 第47-48页 |
3.3 跨中弯矩—应变试验数据分析 | 第48-56页 |
3.3.1 构件B_1跨中弯矩—应变曲线分析 | 第48-50页 |
3.3.2 构件B_2跨中弯矩—应变曲线分析 | 第50-51页 |
3.3.3 构件B_3跨中弯矩—应变曲线分析 | 第51-52页 |
3.3.4 构件B_4跨中弯矩—应变曲线分析 | 第52-53页 |
3.3.5 构件B_5跨中弯矩—应变曲线分析 | 第53-54页 |
3.3.6 构件B_6跨中弯矩—应变曲线分析 | 第54-5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轻钢龙骨—泡沫混凝土预制楼板受弯承载力理论研究 | 第57-69页 |
4.1 引言 | 第57页 |
4.2 有效宽度法 | 第57-60页 |
4.2.1 我国规范GB_50018-2002有效宽度法 | 第57-59页 |
4.2.2 北美规范AISI2007有效宽度法 | 第59-60页 |
4.2.3 我国规范与北美规范关于有效宽度法的比较 | 第60页 |
4.3 直接强度法 | 第60-62页 |
4.3.1 直接强度法 | 第61页 |
4.3.2 直接强度法与有效宽度法对比 | 第61-62页 |
4.4 轻钢龙骨—泡沫混凝土预制楼板受弯承载力理论计算 | 第62-67页 |
4.4.1 屈服弯矩理论研究 | 第62-65页 |
4.4.2 极限弯矩理论研究 | 第65-66页 |
4.4.3 理论验证 | 第66-6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5.1 结论 | 第69-70页 |
5.2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