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3 国内外装配式结构体系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1 装配式大板结构体系 | 第12-13页 |
1.3.2 叠合板式剪力墙结构体系 | 第13-14页 |
1.3.3 全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 | 第14-15页 |
1.3.4 其它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 | 第15页 |
1.3.5 装配式剪力墙水平接缝性能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 预制构件结合面处理方法介绍 | 第16-17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20页 |
第二章 本试验的理论基础 | 第20-30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应力传递要素的力学特性 | 第20-25页 |
2.2.1 摩擦 | 第20-21页 |
2.2.2 接合面压应力传递 | 第21-22页 |
2.2.3 剪切摩擦 | 第22-23页 |
2.2.4 竖向分布钢筋的影响 | 第23-25页 |
2.3 抗剪键的相关研究 | 第25-26页 |
2.3.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25-26页 |
2.3.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26页 |
2.4 小结 | 第26-30页 |
第三章 新型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水平缝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 第30-48页 |
3.1 引言 | 第30页 |
3.2 新型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水平缝连接构造 | 第30-31页 |
3.3 试验方案的选取 | 第31-32页 |
3.4 试件的设计与制作 | 第32-46页 |
3.4.1 试件XJ1 | 第34-35页 |
3.4.2 试件PW1 | 第35-39页 |
3.4.3 试件PW2 | 第39-42页 |
3.4.4 试件PW3 | 第42-45页 |
3.4.5 材料的物理特性 | 第45-46页 |
3.5 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新型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水平缝抗震性能试验 | 第48-72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加载装置及加载方案 | 第48-50页 |
4.3 测量内容及测点布置 | 第50-53页 |
4.3.1 钢筋及焊接钢板应变片布置 | 第50-52页 |
4.3.2 位移计布置 | 第52页 |
4.3.3 混凝土应变片的布置 | 第52-53页 |
4.4 试件加载与破坏过程 | 第53-65页 |
4.4.1 试件加载方案 | 第53页 |
4.4.2 试件XJ1试验过程及现象 | 第53-56页 |
4.4.3 试件PW1试验过程及现象 | 第56-59页 |
4.4.4 试件PW2试验过程及现象 | 第59-62页 |
4.4.5 试件PW3试验过程及现象 | 第62-65页 |
4.5 各墙体破坏特征与破坏机制的对比分析 | 第65-67页 |
4.6 小结 | 第67-72页 |
第五章 新型装配式剪力墙抗震性能分析及数值模拟 | 第72-94页 |
5.1 引言 | 第72页 |
5.2 墙体关键节点部位应变分析 | 第72-75页 |
5.2.1 竖向贯通筋应变分析 | 第72-74页 |
5.2.2 墙体焊接钢板应变分析 | 第74-75页 |
5.3 混凝土应变分析 | 第75-76页 |
5.4 抗震性能指标分析 | 第76-83页 |
5.4.1 滞回曲线 | 第76-77页 |
5.4.2 骨架曲线 | 第77-79页 |
5.4.3 特征荷载及特征位移 | 第79-80页 |
5.4.4 位移延性和相对变形值 | 第80-81页 |
5.4.5 刚度退化 | 第81-82页 |
5.4.6 耗能能力 | 第82-83页 |
5.5 不同关键参数对墙体主要抗震性能影响分析 | 第83-88页 |
5.5.1 新型装配式与传统现浇式的对比分析 | 第83-85页 |
5.5.2 不同竖向贯通筋直径的影响 | 第85-86页 |
5.5.3 竖向贯通筋布置形式的影响 | 第86-88页 |
5.6 基于ABAQUS的新型装配式剪力墙的数值分析 | 第88-92页 |
5.6.1 剪力墙模型的建立 | 第88-90页 |
5.6.2 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对比验证 | 第90-92页 |
5.7 小结 | 第92-9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4-98页 |
6.1 结论 | 第94-95页 |
6.2 展望 | 第95-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2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102-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