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天(宇宙航行)论文--推进系统(发动机、推进器)论文--液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论文

气液混合两相流的动静压密封性能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符号对照表第11-13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3-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27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7-1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4页
        1.2.1 机械密封及发展第18-19页
        1.2.2 机械密封性能求解模型第19-21页
        1.2.3 机械密封与轴承转子动力学第21-22页
        1.2.4 两相流模型与测量及其在机械密封中的研究第22-24页
    1.3 本文研究工作第24-27页
第二章 两相流条件下的密封求解模型第27-39页
    2.1 引言第27页
    2.2 理论基础第27-28页
    2.3 模型建立第28-33页
        2.3.1 润滑膜厚度第28-30页
        2.3.2 温粘方程第30页
        2.3.3 边界条件第30页
        2.3.4 机械密封的静特性系数第30-32页
        2.3.5 机械密封的动特性系数第32-33页
    2.4 两相流条件下的密度与粘度的模型建立第33-34页
    2.5 模型求解第34-37页
    2.6 本章总结第37-39页
第三章 密封性能分析第39-53页
    3.1 引言第39页
    3.2 理论分析对比第39-41页
    3.3 两相流参数的定义第41-42页
    3.4 载荷第42-44页
    3.5 泄漏量第44-46页
    3.6 功耗第46-48页
    3.7 刚度系数第48-50页
    3.8 阻尼系数第50-51页
    3.9 本章总结第51-53页
第四章 参数优化设计第53-61页
    4.1 引言第53页
    4.2 密封参数的选取第53-55页
    4.3 槽数的优化设计第55-56页
        4.3.1 槽数与泄漏量第55页
        4.3.2 槽数与功耗第55页
        4.3.3 槽数与刚度第55-56页
        4.3.4 槽数与K/Q第56页
    4.4 槽深的优化设计第56-58页
        4.4.1 槽深与泄漏量第56-57页
        4.4.2 槽深与功耗第57页
        4.4.3 槽深与刚度第57-58页
        4.4.4 槽深与K/Q第58页
    4.5 螺旋角的优化设计第58-60页
        4.5.1 螺旋角与泄漏量第58-59页
        4.5.2 螺旋角与功耗第59页
        4.5.3 螺旋角与刚度第59-60页
        4.5.4 螺旋角与K/Q第60页
    4.6 本章总结第60-61页
第五章 试验测试第61-65页
    5.1 引言第61页
    5.2 测量系统第61-62页
    5.3 试验条件第62-63页
    5.4 反向螺旋槽和人字槽组合试验结果分析第63-64页
    5.5 本章总结第64-65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5-67页
    6.1 本文已完成工作第65-66页
    6.2 研究展望第66-67页
附录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致谢第73-75页
作者简介第75-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RC框架中定力起滑楼梯的抗震性能分析与研究
下一篇:太阳模拟器系统的构建与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