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绪论 | 第13-29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3-18页 |
二、研究问题与框架 | 第18-21页 |
三、核心概念与题论 | 第21-29页 |
第一章 重新认识赫尔巴特教学论 | 第29-79页 |
一、异域经验:战后德国对赫尔巴特的“重新发现” | 第29-49页 |
(一)序幕:“不朽的赫尔巴特” | 第29-33页 |
(二)清障:赫尔巴特学派≠赫尔巴特 | 第33-37页 |
(三)建构:“普通教育学的系统理论家” | 第37-41页 |
(四)焦点:“审美地展示世界是教育的主要任务” | 第41-49页 |
二、我国实景:赫尔巴特教学论研究的百年回顾 | 第49-68页 |
(一)赫氏教学论的一般形象:形式阶段、传统三中心 | 第50-59页 |
(二)伦理学视角下,赫氏教学论重德育轻教学 | 第59-61页 |
(三)心理学视角下,赫氏教学论偏于形式与技术 | 第61-63页 |
(四)唯物论视角下,赫氏教学论是“唯心的” | 第63-68页 |
三、审美视角下再探究的必要性与必然性 | 第68-79页 |
(一)基于赫氏审美思想探究其教学论的必要性 | 第69-74页 |
(二)基于赫氏审美思想探究其教学论的必然性 | 第74-79页 |
第二章 赫尔巴特审美思想与教学思想的来源 | 第79-122页 |
一、康德《判断力批判》对赫氏“审美判断”学说的影响 | 第79-96页 |
(一)判断力是连接思维与行动的“通道” | 第79-81页 |
(二)“自律”是审美判断力的本质属性 | 第81-83页 |
(三)对“美”的鉴赏 | 第83-89页 |
(四)对“崇高”的评判 | 第89-93页 |
(五)关于鉴赏力培养的教育启示 | 第93-96页 |
二、“审美地展示世界”的直观教学法基础 | 第96-113页 |
(一)教学的原则:教学过程与自然过程相一致 | 第97-100页 |
(二)教学的过程:从“感觉印象”发展出“明晰的概念” | 第100-102页 |
(三)教学的要素与直观ABC | 第102-105页 |
(四)德育、宗教教育与智育“同出一源” | 第105-106页 |
(五)赫尔巴特对裴斯泰洛齐直观学说的发展 | 第106-113页 |
三、席勒《美育书简》对赫尔巴特的可能影响 | 第113-122页 |
(一)美具有完善人性的作用 | 第113-115页 |
(二)美的艺术的社会-文化功能 | 第115-117页 |
(三)美育的基本原理:“受动性”与“主动性”的辩证 | 第117-119页 |
(四)《美育书简》与《审美展示》:一种存在争议的影响关系.. | 第119-122页 |
第三章 赫尔巴特的审美思想及其与教育学的关联 | 第122-166页 |
一、何谓“普通美学” | 第122-133页 |
(一)“美学”概念辨析 | 第123-125页 |
(二)普通美学是有关审美判断的学说 | 第125-128页 |
(三)普通美学是判断美丑或善恶的学说 | 第128-129页 |
(四)普通美学的形式特征 | 第129-131页 |
(五)普通美学在具体领域中的运用 | 第131-133页 |
二、普通美学的“特殊部分”:实践哲学 | 第133-147页 |
(一)“实践哲学是美学最重要的部分” | 第133-135页 |
(二)道德判断是针对意志关系的审美判断 | 第135-140页 |
(三)实现道德的两个条件:明智(审美判断)与[服从明智的]意志 | 第140-147页 |
三、普通美学在教育与教学中的运用 | 第147-166页 |
(一)审美判断使“思想范围”成为一个整体 | 第147-150页 |
(二)审美判断是联结管理、教学与训育的线索 | 第150-153页 |
(三)教师的教学机智即是审美判断力 | 第153-155页 |
(四)基于教育学立场对“普通美学”所做的拓展 | 第155-160页 |
(五)审美判断及其教学任务的心理学说明 | 第160-166页 |
第四章 基于审美思想的教学理论:“审美地展示世界” | 第166-210页 |
一、对“世界”的审美理解 | 第166-176页 |
(一)对自然与社会-历史的审美理解 | 第166-173页 |
(二)生活世界与教学的关系 | 第173-176页 |
二、基于对世界的审美理解的学习-教学观与知识观 | 第176-187页 |
(一)基于对世界的审美理解的学习-教学观 | 第176-181页 |
(二)基于对世界的审美理解的知识观 | 第181-187页 |
三、教学目标:培养未成年人的审美判断力 | 第187-197页 |
(一)赫尔巴特确立教学目标的总线索:表象-审美判断-道德判断 | 第187-191页 |
(二)教学通过多方面地拓展兴趣来推进审美判断力的形成 | 第191-197页 |
四、教学实施:如何一般地进行对世界的审美展示 | 第197-210页 |
(一)单纯的展示与经验、交际的拓展 | 第197-199页 |
(二)对自然的科学的-审美的展示与鉴赏力的拓展 | 第199-204页 |
(三)对社会与历史的实践的-审美的展示与鉴赏力的拓展 | 第204-210页 |
结束语 | 第210-215页 |
参考文献 | 第215-232页 |
一、赫尔巴特原著 | 第215-217页 |
二、中文部分 | 第217-222页 |
三、外文部分 | 第222-232页 |
后记 | 第232-235页 |
博士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2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