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劳动者隐私权与用人单位监控权的冲突与平衡--以网络资讯监视为例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论 | 第8-2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8页 |
五、研究框架 | 第18-19页 |
六、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 第19-20页 |
七、用语统一与研究范围的限定 | 第20-22页 |
第一章 劳动者的网络资讯隐私权 | 第22-29页 |
第一节 网络资讯隐私权的概述 | 第22-25页 |
一、一般隐私权 | 第22-23页 |
二、劳动者关于网络资讯方面的隐私权 | 第23-25页 |
第二节 劳动者对于隐私保护的合理期待 | 第25-26页 |
第三节 劳动者享有隐私权的法理依据 | 第26-29页 |
第二章 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网络活动监控的权利 | 第29-39页 |
第一节 用人单位网络监控权的特征 | 第29-32页 |
一、工作场所的闭路监控系统的普遍性 | 第30页 |
二、针对劳动者网络监视的特殊性 | 第30-32页 |
(一)监控的针对性难以确定 | 第31页 |
(二)监控种类多样性 | 第31-32页 |
(三)监控手段的隐蔽性 | 第32页 |
第二节 网络监控的方式 | 第32-35页 |
一、网络浏览痕迹的监控 | 第33页 |
二、电子邮件的监控 | 第33-34页 |
三、即时电子通讯设备的监控 | 第34-35页 |
第三节 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网络监控的依据 | 第35-39页 |
一、以企业财产权为依据 | 第35-37页 |
二、以企业管理权为依据 | 第37-39页 |
第三章 国外典型案例及法律规定 | 第39-45页 |
第一节 美国典型案例与法律规定 | 第39-42页 |
一、美国的相关案例 | 第39-40页 |
二、美国的相关法律规定 | 第40-42页 |
第二节 欧洲典型案例与法律规定 | 第42-44页 |
一、欧洲的相关案例 | 第42-43页 |
二、欧洲的相关法律规定 | 第43-44页 |
第三节 总结与归纳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冲突及解决措施的建议 | 第45-52页 |
第一节 劳动者隐私权与用人单位监控权的冲突的界定 | 第45-47页 |
一、呈现不同的目的 | 第45-46页 |
二、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 第46页 |
三、法律层面的缺失 | 第46-47页 |
第二节 对劳动者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建议 | 第47-52页 |
一、从基础上确定保护劳动者网络资讯隐私权的原则 | 第47-49页 |
(一)最小损害原则 | 第48页 |
(二)合意与提前通知原则 | 第48-49页 |
二、确立并完善劳动者网络资讯隐私权的法律规范 | 第49-50页 |
(一)明确规范网络资讯的相关内容 | 第49-50页 |
(二)完善劳动者隐私权受到侵害后的救济途径 | 第50页 |
三、构建企业内部自治解决机制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附录 | 第57-5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后记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