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制度运行及障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温州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6页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价值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四)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附:本文研究思路图 | 第15-16页 |
一、我国破产重整制度的立法及司法现状 | 第16-18页 |
(一)我国破产重整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16-17页 |
(二)我国破产重整制度的司法现状 | 第17-18页 |
二、重整制度在温州的实施状况及问题分析 | 第18-28页 |
(一)温州重整制度运行的背景 | 第18-20页 |
(二)温州重整案件总量分析 | 第20-23页 |
(三)温州重整案件特点分析 | 第23-26页 |
(四)管窥温州重整企业运行效果 | 第26-27页 |
(五)重整运行问题分析——以温州为例 | 第27-28页 |
三、重整制度运行障碍的原因分析 | 第28-40页 |
(一)重整利害关系人主观认识不足 | 第29-30页 |
1.债务人主观认识不足,缺乏重整主动性 | 第29页 |
2.债权人群体利益多元,缺乏重整积极性 | 第29-30页 |
(二)政府及法院职责界限有待明确 | 第30-32页 |
1.政府职责界限不清,影响重整程序运行 | 第30-31页 |
2.法院缺乏正确认识,缺乏审判积极性 | 第31-32页 |
(三)管理人选任机制及执业能力有待改观 | 第32-34页 |
1.选择机制有待完善 | 第33页 |
2.执业能力有待提高 | 第33-34页 |
(四)营商环境及公众认知有待提高 | 第34-35页 |
1.市场营商环境有待优化 | 第34页 |
2.公众重整观念认知不足 | 第34-35页 |
(五)《企业破产法》及配套机制有待完善 | 第35-40页 |
1.重整条件规定有待优化 | 第35-36页 |
2.重整融资规定有待细化 | 第36页 |
3.信息披露义务有待明确 | 第36-37页 |
4.税收豁免尚无法律依据 | 第37页 |
5.执破程序的衔接不顺畅 | 第37页 |
6.破产企业识别机制欠缺 | 第37-38页 |
7.预重整制度尚未立法化 | 第38-39页 |
8.审判激励及减压机制缺位 | 第39页 |
9.企业信用修复难以解决 | 第39-40页 |
四、消除重整运行障碍的对策 | 第40-51页 |
(一)引导利害关系人端正“破产观” | 第40页 |
(二)厘清政府及审判机关职责界限 | 第40-41页 |
(三)完善中介机构管理及选拔机制 | 第41-42页 |
1.提高重整管理人专业水平 | 第41页 |
2.完善重整管理人选任机制 | 第41-42页 |
(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 第42-43页 |
(五)完善《企业破产法》及配套机制 | 第43-51页 |
1.优化重整启动条件,防止重整程序滥用 | 第43-44页 |
2.健全重整融资制度,保障重整计划执行 | 第44-45页 |
3.明确信息披露制度,确保重整成功机率 | 第45-46页 |
4.设立专门审判法庭,优化绩效考核制度 | 第46-47页 |
5.规范简易审理制度,降低重整程序成本 | 第47页 |
6.建立重整识别机制,避免司法资源浪费 | 第47-48页 |
7.引入预重整制度,提高破产重整效率 | 第48-49页 |
8.其他机制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