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NASS卫星导航信号模拟与软件接收机开发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1 导航信号模拟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软件接收机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 本文的章节安排 | 第17-19页 |
第二章 GLONASS模拟源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 第19-25页 |
2.1 GLONASS中频信号软件模拟方案 | 第19-21页 |
2.1.1 场景数据读取 | 第20页 |
2.1.2 信号生成模型 | 第20-21页 |
2.2 GLONASS模拟源中频信号播放方案 | 第21-23页 |
2.2.1 数据传输方案 | 第22页 |
2.2.2 FPGA数据处理 | 第22-23页 |
2.2.3 DAC数模转换 | 第23页 |
2.3 软件接收机 | 第23-24页 |
2.3.1 天线与前端 | 第23-24页 |
2.3.2 中频信号处理 | 第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GLONASS中频信号模拟算法实现 | 第25-48页 |
3.1 信号结构与生成模型 | 第25-30页 |
3.1.1 信号结构 | 第25-26页 |
3.1.2 伪随机码生成 | 第26-27页 |
3.1.3 导航电文生成 | 第27-29页 |
3.1.4 导航信号生成模型 | 第29-30页 |
3.2 卫星轨道位置计算 | 第30-35页 |
3.2.1 GLONASS坐标系 | 第30-32页 |
3.2.2 摄动运动方程 | 第32-33页 |
3.2.3 Runge-Kutta积分法 | 第33-35页 |
3.3 可见星判断 | 第35-37页 |
3.4 误差源模拟 | 第37-41页 |
3.4.1 星载时钟误差模型 | 第37-39页 |
3.4.2 大气层传播误差模型 | 第39-41页 |
3.4.3 接收机误差 | 第41页 |
3.5 伪距生成 | 第41-46页 |
3.5.1 伪距计算方法 | 第41-43页 |
3.5.2 伪距变化率计算方法 | 第43-46页 |
3.6 多普勒模拟 | 第46-47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GLONASS软件接收机程序开发 | 第48-68页 |
4.1 GLONASS卫星导航信号捕获算法 | 第48-53页 |
4.1.1 捕获原理 | 第48-49页 |
4.1.2 捕获算法实现 | 第49-51页 |
4.1.3 捕获结果分析 | 第51-53页 |
4.2 GLONASS卫星导航信号跟踪算法 | 第53-61页 |
4.2.1 锁相环参数设计 | 第54-55页 |
4.2.2 载波跟踪环 | 第55-56页 |
4.2.3 伪码跟踪环 | 第56-58页 |
4.2.4 跟踪环路整体设计 | 第58-61页 |
4.3 GLONASS卫星导航信号数据提取 | 第61-65页 |
4.3.1 导航电文解调 | 第62-63页 |
4.3.2 伪距观测量提取 | 第63-65页 |
4.4 接收机位置解算 | 第65-6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GLONASS模拟信号测试及分析 | 第68-76页 |
5.1 软件接收机测试及分析 | 第68-72页 |
5.2 硬件接收机测试及分析 | 第72-7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6-78页 |
6.1 总结 | 第76页 |
6.2 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