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3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4-18页 |
1.1.1 世界能源消费形势 | 第14页 |
1.1.2 中国能源消费形势与石油及其产品需求预测 | 第14-15页 |
1.1.3 世界原油质量变化趋势 | 第15-16页 |
1.1.4 中国已具备大规模加工非常规原油能力 | 第16-18页 |
1.2 油砂资源及加工利用情况 | 第18-32页 |
1.2.1 油砂资源概况 | 第18-20页 |
1.2.2 油砂沥青的分离方法 | 第20-25页 |
1.2.3 油砂沥青的加工方法与工艺 | 第25-32页 |
1.3 文献综述小结 | 第32-34页 |
第二章 印尼特细油砂的基本性质和加工路线研究 | 第34-48页 |
2.1 印尼特细油砂的基本性质研究 | 第34-44页 |
2.1.1 原料及试剂 | 第34-35页 |
2.1.2 仪器设备 | 第35页 |
2.1.3 含水率和含油率的测定 | 第35-37页 |
2.1.4 SARA法四组分分离 | 第37-39页 |
2.1.5 印尼特细油砂油砂沥青性质 | 第39-40页 |
2.1.6 印尼特细油砂的结构和组成 | 第40-42页 |
2.1.7 油砂的热重分析 | 第42-44页 |
2.2 印尼特细油砂的加工路线研究 | 第44-46页 |
2.2.1 溶剂抽提法 | 第44页 |
2.2.2 碱水分离法 | 第44-46页 |
2.2.3 热解法 | 第4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三章 印尼特细油砂室内微反实验研究 | 第48-58页 |
3.1 微反实验部分 | 第48-51页 |
3.1.1 原料及试剂 | 第48页 |
3.1.2 仪器设备 | 第48-49页 |
3.1.3 实验流程 | 第49-50页 |
3.1.4 实验步骤 | 第50页 |
3.1.5 反应条件的考察 | 第50页 |
3.1.6 气体产物分析方法 | 第50-51页 |
3.1.7 液体产物分析方法 | 第51页 |
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1-56页 |
3.2.1 温度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 第51页 |
3.2.2 温升速率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 第51-54页 |
3.2.3 不同载气类型和流量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 第54-56页 |
3.2.4 不同载气类型最优化条件下热解反应效果对比 | 第5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四章 印尼特细油砂小试实验研究 | 第58-78页 |
4.1 小试实验部分 | 第58-60页 |
4.1.1 原料及装置 | 第58-59页 |
4.1.2 实验流程 | 第59页 |
4.1.3 实验步骤 | 第59-60页 |
4.1.4 反应条件的考察 | 第60页 |
4.1.5 气体产物分析方法 | 第60页 |
4.1.6 液体产物分析方法 | 第60页 |
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0-76页 |
4.2.1 小试实验前期探索 | 第61-64页 |
4.2.2 温度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 第64-65页 |
4.2.3 不同载气形式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 第65-69页 |
4.2.4 热解油、气的性质分析 | 第69-71页 |
4.2.5 热解半焦的研究 | 第71-7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五章 环保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分析 | 第78-82页 |
5.1 环保可行性分析 | 第78-80页 |
5.1.1 热解半焦的处理 | 第78-79页 |
5.1.2 裂化气的利用 | 第79-80页 |
5.1.3 产物水的处理 | 第80页 |
5.2 经济可行性分析 | 第80-8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