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0页 |
1.1 背景 | 第15页 |
1.2 人行悬索桥概述 | 第15-17页 |
1.2.1 国外悬索桥的发展 | 第15-16页 |
1.2.2 国内悬索桥的发展 | 第16页 |
1.2.3 地锚式人行悬索桥基本构造及特点 | 第16-17页 |
1.3 模糊层次分析方法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1 层次分析法的产生及发展 | 第17-18页 |
1.3.2 模糊数学理论的产生及发展 | 第18页 |
1.4 本文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9页 |
2.1 人行悬索桥相关理论 | 第20-24页 |
2.1.1 人行悬索桥安全性评估理论 | 第20-21页 |
2.1.2 人行悬索桥加固改造理论 | 第21-24页 |
2.2 模糊层次分析法基本理论 | 第24-28页 |
2.2.1 三角模糊数 | 第24-25页 |
2.2.2 隶属函数 | 第25页 |
2.2.3 模糊层次分析法分析步骤 | 第25-2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现役桥梁结构的安全性评估 | 第29-56页 |
3.1 工程概况及现场检测结果 | 第29-41页 |
3.1.1 工程概况 | 第29-30页 |
3.1.2 现场检测结果 | 第30-41页 |
3.2 静力性能评估 | 第41-45页 |
3.2.1 主缆分析结果及安全性评估 | 第41-42页 |
3.2.2 吊杆分析结果及安全性评估 | 第42页 |
3.2.3 锚杆分析结果及安全性评估 | 第42-44页 |
3.2.4 桥面玻璃的分析结果及安全性评估 | 第44-45页 |
3.3 抗风性能评估 | 第45-55页 |
3.3.1 桥位风特性参数确定 | 第46-47页 |
3.3.2 结构有限元模型建立及动力特性分析 | 第47-48页 |
3.3.3 主梁断面三分力系数CFD数值模拟 | 第48-50页 |
3.3.4 主梁断面三分力系数风洞试验测试 | 第50-51页 |
3.3.5 桥梁结构颤振稳定性计算 | 第51-53页 |
3.3.6 桥梁结构静风稳定性计算 | 第53-5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4章 桥梁结构的加固改造 | 第56-63页 |
4.1 加固工程的主要设计参数及材料介绍 | 第56-57页 |
4.1.1 加固工程的主要设计参数介绍 | 第56页 |
4.1.2 加固工程的材料介绍 | 第56-57页 |
4.2 桥梁结构的加固设计 | 第57-59页 |
4.2.1 索体的加固设计 | 第57-58页 |
4.2.2 吊杆的加固设计 | 第58-59页 |
4.3 桥梁结构施工要点 | 第59-61页 |
4.3.1 桥梁上部结构施工要点 | 第59-60页 |
4.3.2 桥梁桥塔、基础、锚碇施工要点 | 第60页 |
4.3.3 桥梁原有锚碇、索塔植筋施工要点 | 第60-61页 |
4.4 桥梁后期运营及养护重点、重点事项 | 第61-62页 |
4.4.1 钢丝绳养护 | 第61-62页 |
4.4.2 桥梁变位观测及护栏养护 | 第62页 |
4.4.3 桥面及钢索系统的养护 | 第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5章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桥梁结构加固改造后的安全性评估 | 第63-72页 |
5.1 综合评估模型的建立 | 第63-64页 |
5.2 评估权重的确定 | 第64-67页 |
5.2.1 专家问卷的设计 | 第64-65页 |
5.2.2 各层评估权重值的确定 | 第65-67页 |
5.3 评判矩阵的建立 | 第67-69页 |
5.4 系统层及整体评估 | 第69-71页 |
5.4.1 系统层的评估 | 第69-70页 |
5.4.2 整体评估 | 第70-7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80页 |
附录 B(定向评价指标赋值的问卷调查)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