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导言 | 第10-17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10-11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14-15页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15-17页 |
第一章 未注册译名商标保护存在的问题 | 第17-23页 |
第一节 未注册译名商标保护的实务难点 | 第17-18页 |
一、对未注册译名商标的保护范围存有争议 | 第17-18页 |
二、对未注册译名商标俗称的保护存有争议 | 第18页 |
第二节 现行法律对未注册译名商标保护的评析 | 第18-23页 |
一、驰名商标保护的不足 | 第18-19页 |
二、在先使用权保护的局限 | 第19-20页 |
三、不良影响条款适用的不足 | 第20-21页 |
四、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的局限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未注册译名商标和实质性相似原则 | 第23-28页 |
第一节 未注册译名商标的相关内容 | 第23-25页 |
一、未注册译名商标在我国的产生 | 第23-24页 |
二、未注册译名商标在我国的界定 | 第24-25页 |
第二节 实质性相似原则的相关内容 | 第25-28页 |
一、实质性相似原则概念的引入 | 第25-26页 |
二、实质性相似原则适用的必要性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实质性相似原则适用未注册译名商标保护的分析 | 第28-36页 |
第一节 实质性相似原则可适用的符号学分析 | 第28-32页 |
一、商标的符号学解读 | 第28-29页 |
二、未注册译名商标的符号学结构 | 第29-30页 |
三、未注册译名商标之所指效果的实质性相似 | 第30-32页 |
第二节 实质性相似原则在未注册译名商标保护中的应用 | 第32-36页 |
一、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所指构成实质性相似的译名商标 | 第32-33页 |
二、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所指构成实质性相似的商标俗称 | 第33-36页 |
第四章 我国未注册商标保护制度引入实质性相似原则的构思 | 第36-43页 |
第一节 商标实质性相似的判断标准 | 第36-40页 |
一、商标能指符形不相同也不近似 | 第36-37页 |
二、商品或服务类别相同或者近似 | 第37页 |
三、商标所指效果相同或者近似 | 第37-38页 |
四、相关公众有混淆商标所指的可能 | 第38-40页 |
第二节 实质性相似原则的适用范围 | 第40-43页 |
一、未注册译名商标的保护 | 第40-41页 |
二、未注册商标俗称的保护 | 第41页 |
三、未来可能出现的其他情形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0页 |
后记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