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宋:北宋(960~1127年)论文

宋代登闻鼓制度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0-18页
    一、选题意义第10-11页
        (一)学术价值第10页
        (二)现实意义第10-11页
    二、研究现状及分析第11-16页
        (一)宋代登闻鼓组织机构研究第11-12页
        (二)宋代登闻鼓机构长官选任与管理研究第12页
        (三)宋代登闻鼓机构运作研究第12-14页
        (四)宋代登闻鼓机构评价研究第14-16页
    三、概念界定第16页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第16-18页
        (一)研究方法第16-17页
        (二)创新之处第17-18页
第一章 宋代登闻鼓机构的设置及其演变第18-34页
    一、宋代以前登闻鼓机构的发展演变第18-23页
        (一)登闻鼓的起源第18-20页
        (二)登闻鼓的演变第20-23页
    二、宋代登闻鼓机构的设置及演变第23-32页
        (一)宋代登闻鼓院机构的设置及演变第23-27页
        (二)宋代登闻检院机构的设置及演变第27-29页
        (三)宋代理检院机构的设置及演变第29-32页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二章 宋代登闻鼓机构长官的选任与管理第34-68页
    一、宋代登闻鼓机构长官的选任第34-50页
        (一)宋代登闻鼓机构长官的选任资格第34-47页
        (二)宋代登闻鼓机构长官的选任方式第47-50页
    二、宋代登闻鼓机构官员的管理第50-66页
        (一)宋代登闻鼓机构长官的任期第50-62页
        (二)宋代登闻鼓机构长官的回避第62-64页
        (三)宋代对登闻鼓机构长官的监督和惩治第64-66页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三章 宋代登闻鼓机构接收进状内容的类别及运作程序第68-92页
    一、宋代登闻鼓机构接收进状内容的类别第68-72页
        (一)诉讼进状第68-69页
        (二)议政进状第69-70页
        (三)自荐进状第70-71页
        (四)乞恩进状第71-72页
    二、宋代登闻鼓机构的运作第72-86页
        (一)击鼓进状群体构成第72-76页
        (二)鼓状进状过程第76-86页
    三、宋代登闻鼓机构运作中的特点和弊端第86-90页
        (一)宋代登闻鼓机构运作中的特点第86页
        (二)宋代登闻鼓机构运作中的弊端第86-90页
    本章小结第90-92页
第四章 宋代登闻鼓制度的评价第92-106页
    一、宋代登闻鼓制度的作用第92-98页
        (一)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第92-93页
        (二)有利于维护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第93-94页
        (三)有利于推动科举制度的公平发展第94-98页
    二、宋代登闻鼓制度的局限第98-100页
        (一)地方进状人进京击鼓难度较大第98页
        (二)贬谪官员上诉较为困难第98-99页
        (三)易受统治者执政素养的制约第99-100页
    三、宋代登闻鼓制度的影响第100-104页
        (一)登闻鼓制度对宋代社会的影响第100-102页
        (二)宋代登闻鼓制度对元明清的影响第102-104页
    本章小结第104-106页
结语第106-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6页
致谢第116-11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17-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以色列中央银行地位演变(1948-2005)
下一篇:恩施县乡村权力重构中农民积极分子的选拔(1949-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