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掌纹掌脉信息融合算法设计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掌纹和掌脉识别的现状第12-15页
   ·多模态生物特征融合技术第15-17页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第17-19页
     ·课题来源第17页
     ·主要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第17-19页
第二章 掌纹和掌脉识别的原理及信息融合系统设计第19-29页
   ·掌纹和掌脉识别的基本原理第19-20页
   ·掌纹和掌脉信息融合系统的总体设计第20-23页
   ·掌纹和掌脉信息融合系统的模块设计第23-28页
     ·图像采集系统的设计第23-25页
     ·光源系统的设计第25-28页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掌纹掌脉信息的预处理第29-38页
   ·掌纹边缘的提取第29-31页
   ·感兴趣区域的提取第31-33页
   ·感兴趣区域的小波去噪和增强第33-37页
     ·小波变换基本原理第34-35页
     ·模极大值原理去噪第35-36页
     ·小波阈值去噪第36-37页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掌纹和掌脉信息融合的算法设计第38-50页
   ·双树复数小波变换实现图像融合第38-41页
     ·双树复数小波的基本原理第38-40页
     ·双树复数小波实现掌纹和掌脉图像融合第40-41页
   ·经典感受野与非经典感受野简介第41-44页
   ·基于响尾蛇双模式细胞的红外和可见融合技术第44-47页
   ·其他小波变换实现掌纹和掌脉图像融合第47-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五章 掌纹和掌脉信息融合的性能评价第50-57页
   ·信息融合效果的客观评价第50-52页
     ·熵第50页
     ·互信息量第50页
     ·峰值信噪比第50-51页
     ·融合效果的评价准则第51页
     ·算法的运行速度第51-52页
   ·掌纹和掌脉融合的性能评价第52-56页
     ·排序测度特征的识别方法第52-54页
     ·实验结果第54-56页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7-59页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57页
   ·进一步的工作展望第57-59页
致谢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5页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FD三维流场数据典型特征交互分析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数字图像三维立体显示算法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