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纺织工业、染整工业论文--染整工业论文--整理论文--整理用剂论文

多活性基磷系耐久阻燃剂的制备及其在棉织物上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10-28页
    1.1 棉织物阻燃整理的意义第10-13页
        1.1.1 棉纤维第10-11页
        1.1.2 棉织物阻燃整理的重要性第11-12页
        1.1.3 棉纤维的热裂解过程第12-13页
    1.2 阻燃剂第13-16页
        1.2.1 阻燃剂发展历程第13-15页
        1.2.2 阻燃剂的阻燃机理第15-16页
    1.3 磷系阻燃剂研究现状第16-24页
        1.3.1 合成有机磷系阻燃剂研究现状第17-22页
        1.3.2 天然阻燃剂研究现状第22-24页
    1.4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第24-28页
第2章 实验材料及测试方法第28-32页
    2.1 实验材料第28-29页
        2.1.1 实验原料第28页
        2.1.2 实验试剂第28页
        2.1.3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28-29页
    2.2 性能测试第29-32页
        2.2.1 极限氧指数测试第29页
        2.2.2 垂直法燃烧测试第29页
        2.2.3 热重分析第29-30页
        2.2.4 锥形量热分析第30页
        2.2.5 热重-红外连用测试第30页
        2.2.6 傅里叶红外光谱第30页
        2.2.7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第30页
        2.2.8 纤维表面微观形貌第30页
        2.2.9 核磁共振分析第30页
        2.2.10 耐洗性第30-31页
        2.2.11 白度测试第31页
        2.2.12 拉伸强力第31页
        2.2.13 褶皱回复性第31-32页
第3章 甘油三磷酸酯铵阻燃剂的合成及其在棉织物上的应用研究第32-44页
    3.1 前言第32页
    3.2 实验第32-33页
        3.2.1 甘油三磷酸酯铵(ATPAGE)阻燃剂的合成第32-33页
        3.2.2 阻燃剂复配液的制备第33页
        3.2.3 甘油三磷酸酯铵对棉织物的阻燃整理第3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3-42页
        3.3.1 阻燃织物的阻燃性能及耐水洗性能分析第33-35页
        3.3.2 红外光谱及X-衍射图谱分析第35-36页
        3.3.3 热裂解行为分析第36-39页
        3.3.4 锥型量热分析第39-41页
        3.3.5 表面形貌观察第41-42页
        3.3.6 白度及拉伸强力分析第42页
    3.4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4章 氨基三甲叉膦酸铵阻燃剂的合成及其在棉织物上的应用研究第44-56页
    4.1 前言第44页
    4.2 实验第44-45页
        4.2.1 阻燃剂氨基三甲叉膦酸铵(AATMP)的合成第44-45页
        4.2.2 氨基三甲叉膦酸铵对棉织物的阻燃整理第4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5-54页
        4.3.1 最佳阻燃工艺参数的筛选第45-47页
        4.3.2 织物的阻燃性能测试及耐水洗测试第47-48页
        4.3.3 红外光谱分析第48-49页
        4.3.4 热裂解行为分析第49-51页
        4.3.5 锥形量热分析第51-53页
        4.3.6 表面形貌观察第53-54页
    4.4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5章 植酸铵阻燃剂的合成及其在棉织物上的应用研究第56-70页
    5.1 前言第56页
    5.2 实验第56-58页
        5.2.1 阻燃剂植酸铵(APA)的合成第56-57页
        5.2.2 植酸铵阻燃整理液的复配第57页
        5.2.3 植酸铵对棉织物的阻燃整理第57-58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58-68页
        5.3.1 植酸铵处理棉织物的阻燃性能分析第58-60页
        5.3.2 锥形量热分析第60-62页
        5.3.3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第62-63页
        5.3.4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第63-64页
        5.3.5 热重分析第64-65页
        5.3.6 热重-红外连用分析第65-66页
        5.3.7 表面形貌观察第66-68页
        5.3.8 机械性能分析第68页
    5.4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0-72页
    6.1 结论第70-71页
    6.2 展望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84页
硕士期间学术成果第84-86页
致谢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DMAIC方法在XZ工厂降低高速卷烟机组M5内部停机次数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淡水鱼连续式去头尾装置的设计与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