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9-16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二、相关研究背景 | 第9-14页 |
(一) 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研究 | 第9-10页 |
(二) 关于政府信息公开例外规则的研究 | 第10-14页 |
三、研究思路 | 第14-16页 |
(二) 相关概念说明 | 第14页 |
(二) 基本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15页 |
(三) 文章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一章 政府信息公开例外规则的概述 | 第16-22页 |
一、政府信息公开例外规则的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一) 宪法基础 | 第16-17页 |
(二) 行政法基础 | 第17-18页 |
二、政府信息公开例外规则的主要效能 | 第18-20页 |
(一) 明确信息公开的范围 | 第18-19页 |
(二) 保护公开过程中的相关利益 | 第19页 |
(三) 约束信息公开中政府裁量的权力 | 第19-20页 |
三、政府信息公开例外规则的适用原则 | 第20-22页 |
(一) 公共利益优先原则 | 第20页 |
(二) 合目的性原则 | 第20-21页 |
(三) 合理性原则 | 第21-22页 |
第二章 信息公开例外规则内容及中外信息公开例外规则比较 | 第22-32页 |
一、信息公开例外规则的内容 | 第22-25页 |
(一) 公共利益例外信息 | 第22-23页 |
(二) 行政效益例外信息 | 第23页 |
(三) 商业利益例外信息 | 第23-24页 |
(四) 个人利益例外信息 | 第24-25页 |
二、中外信息公开例外规则的相关立法 | 第25-28页 |
(一) 国外信息公开例外规则的立法 | 第25-27页 |
(二) 国内信息公开例外规则的立法 | 第27-28页 |
三、中外信息公开例外规则的比较 | 第28-32页 |
(一) 信息公开立法原则的比较 | 第28-29页 |
(二) 例外规则立法主体的比较 | 第29页 |
(三) 例外规则中具体内容比较 | 第29-32页 |
第三章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例外规则的现状 | 第32-37页 |
一、政府信息公开立法滞后 | 第32-33页 |
(一)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存在缺陷 | 第32页 |
(二) 中央与地方立法不统一 | 第32-33页 |
二、政府自由裁量权过大 | 第33-34页 |
三、信息公开的相关法律不协调 | 第34-35页 |
(一) 与保密法不协调的问题 | 第34页 |
(二) 与档案法不协调的问题 | 第34-35页 |
(三) 与其他法律不协调的问题 | 第35页 |
四、政府信息公开中缺乏法律监督 | 第35-37页 |
第四章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例外规则的完善 | 第37-43页 |
一、完善例外规则的立法设计 | 第37-38页 |
(一) 确立政府信息公开原则 | 第37页 |
(二) 改变例外规则立法方式 | 第37页 |
(三) 明确例外规则具体内容 | 第37页 |
(四) 约束政府信息裁量权 | 第37-38页 |
二、加强信息公开相关法律的衔接 | 第38-40页 |
(一) 修改《保密法》 | 第38-39页 |
(二) 修改《档案法》 | 第39页 |
(三) 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 | 第39-40页 |
(四) 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 | 第40页 |
三、构建有效的配套制度 | 第40-41页 |
(一) 建立舆论监督制度 | 第40-41页 |
(二) 引入公开听证制度 | 第41页 |
四、强化例外规则的救济措施 | 第41-43页 |
(一) 设立专门的信息审查机构 | 第41-42页 |
(二) 将例外规则纳入行政复议范围 | 第42页 |
(三) 将例外规则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附录 A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