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康颗粒的药学研究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7页 |
一、处方来源及立题依据 | 第13页 |
二、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1 肠易激综合征概述 | 第13-14页 |
2 IBS的病因机制 | 第14页 |
3 IBS的中药治疗 | 第14-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6-17页 |
第二章 肠康颗粒的药学文献研究 | 第17-28页 |
一、肠康颗粒处方组成及方解 | 第17页 |
二、处方中药味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 第17-24页 |
1 熟地黄 | 第17-18页 |
2 莵丝子 | 第18-19页 |
3 黄连 | 第19-20页 |
4 防风 | 第20-21页 |
5 白芍 | 第21-22页 |
6 金荞麦 | 第22-23页 |
7 蝉蜕 | 第23-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28页 |
第三章 肠康颗粒制备工艺研究 | 第28-64页 |
一、仪器与试剂 | 第28-29页 |
1 仪器 | 第28-29页 |
2 试剂 | 第29页 |
二、提取工艺研究 | 第29-50页 |
1 提取工艺路线设计理论依据 | 第29-31页 |
2 工艺路线图 | 第31-32页 |
3 传统提取工艺研究 | 第32-37页 |
4 现代提取工艺研究 | 第37-46页 |
5 传统提取工艺与现代提取工艺药效学比较 | 第46-50页 |
三、纯化、浓缩及干燥工艺研究 | 第50-56页 |
1 醇沉工艺研究 | 第50-53页 |
2 浓缩工艺 | 第53-54页 |
3 干燥工艺 | 第54-56页 |
四、成型工艺研究 | 第56-61页 |
1 剂型的选择 | 第56页 |
2 制粒方法的选择 | 第56-57页 |
3 辅料选择 | 第57页 |
4 制粒工艺条件研究 | 第57-59页 |
5 颗粒吸湿性考察 | 第59-60页 |
6 颗粒包装 | 第60-61页 |
7 成型工艺小结 | 第61页 |
五、制备工艺小结 | 第61-62页 |
六、中试研究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4页 |
第四章 肠康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 第64-93页 |
一、仪器与试剂 | 第64-65页 |
1 仪器 | 第64-65页 |
2 试剂 | 第65页 |
二、药品原料(药材)质量标准 | 第65-66页 |
1 处方药材 | 第65-66页 |
2 处方辅料 | 第66页 |
三、肠康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 第66-89页 |
1 性状 | 第66页 |
2 常规检查 | 第66-73页 |
3 薄层鉴别 | 第73-78页 |
4 含量测定 | 第78-89页 |
四、肠康颗粒质量标准的制定 | 第89-91页 |
五、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3页 |
第五章 加速稳定性试验 | 第93-99页 |
一、仪器与试药 | 第93-94页 |
1 仪器 | 第93-94页 |
2 试剂 | 第94页 |
二、考察方法及内容 | 第94-98页 |
1 方法 | 第94页 |
2 考察方法及内容 | 第94页 |
3 考察结果 | 第94-98页 |
三、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创新展望 | 第99-101页 |
1 全文总结 | 第99-100页 |
2 创新与展望 | 第100-10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101-102页 |
致谢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