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产品价格与市场论文

“农超对接”供应链虚拟整合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1 绪论第16-29页
    1.1 研究背景第16-23页
        1.1.1 问题的提出第16-17页
        1.1.2 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化稳步发展第17-18页
        1.1.3 “农超对接”供应链信息化发展环境逐步形成第18-22页
        1.1.4 “农超对接”供应链信息化面临着新需求第22-23页
    1.2 研究意义第23-25页
        1.2.1 理论意义第23-24页
        1.2.2 实践意义第24-25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25页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5-26页
    1.5 主要创新点第26-28页
    1.6 本章小结第28-29页
2 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化领域相关文献研究第29-61页
    2.1 供应链管理相关研究第29-37页
        2.1.1 供应链的概念、结构特征与类型第29-32页
        2.1.2 供应链管理产生的背景第32-34页
        2.1.3 供应链管理的含义和发展阶段第34-36页
        2.1.4 我国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第36-37页
    2.2 农产品供应链相关研究第37-44页
        2.2.1 文献计量分析第37-38页
        2.2.2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内涵第38-39页
        2.2.3 农产品供应链方面的文献论述第39-43页
        2.2.4 “农超对接”方面的文献论述第43-44页
    2.3 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化相关研究第44-52页
        2.3.1 供应链信息化第44-48页
        2.3.2 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化研究述评第48-52页
    2.4 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生态相关研究第52-60页
        2.4.1 信息生态学第52-53页
        2.4.2 信息生态循环圈第53-56页
        2.4.3 信息生态学研究进展第56-59页
        2.4.4 信息生态学在农业及供应链中的应用第59-60页
    2.5 本章小结第60-61页
3 “农超对接”供应链虚拟整合概念与总体架构第61-94页
    3.1 “农超对接”供应链虚拟整合概念第61-71页
        3.1.1 “农超对接”供应链虚拟整合概念的提出与发展第61-66页
        3.1.2 “农超对接”供应链虚拟整合的界定第66-70页
        3.1.3 “农超对接”供应链虚拟整合的核心要素第70-71页
    3.2 “农超对接”供应链虚拟整合的关键技术第71-82页
        3.2.1 EAI-企业内部应用系统集成技术第71-75页
        3.2.2 EDI-企业间系统数据交换技术第75-79页
        3.2.3 PORTAL-基于企业信息的门户技术第79-82页
    3.3 “农超对接”供应链虚拟整合总体架构第82-93页
        3.3.1 构建原则与总体思路第82-84页
        3.3.2 总体架构与主要功能第84-91页
        3.3.3 供应链虚拟整合平台的特点第91-93页
    3.4 本章小结第93-94页
4 “农超对接”供应链虚拟整合模式分析第94-106页
    4.1 概述第94-95页
    4.2 以零售商为核心企业的模式第95-97页
        4.2.1 模式分析第96-97页
        4.2.2 模式评价第97页
    4.3 以供应商为核心企业的模式第97-100页
        4.3.1 模式分析第98-99页
        4.3.2 模式评价第99-100页
    4.4 以第三方物流为核心企业的模式第100-102页
        4.4.1 模式分析第100-101页
        4.4.2 模式评价第101-102页
    4.5 以第四方专业信息机构为核心企业的模式第102-105页
        4.5.1 模式分析第102-104页
        4.5.2 模式评价第104-105页
    4.6 本章小结第105-106页
5 “农超对接”供应链虚拟整合创新体系运营与管理第106-117页
    5.1 供应链虚拟整合的创新特征与运作方式第106-109页
        5.1.1 供应链虚拟整合的创新特征第106-107页
        5.1.2 供应链虚拟整合的运作方式第107-109页
    5.2 供应链虚拟整合的运营管理第109-112页
        5.2.1 构建基于供应链虚拟整合后各方利益分配机制第109-110页
        5.2.2 建立基于供应链虚拟整合的交易信用评价系统第110-111页
        5.2.3 构建基于供应链虚拟整合后的柔性管理制度第111-112页
    5.3 信息生态理论在供应链虚拟整合中的应用策略第112-116页
        5.3.1 供应链信息生态的构成要素第112-114页
        5.3.2 基于信息生态理论的供应链分析第114-115页
        5.3.3 基于信息生态理论的供应链管理策略与措施第115-116页
    5.4 本章小结第116-117页
6 “农超对接”供应链虚拟整合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第117-124页
    6.1 “农超对接”供应链虚拟整合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第117-118页
    6.2 “农超对接”供应链虚拟整合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依据与结构第118-121页
        6.2.1 评价体系构建依据第118-119页
        6.2.2 评价体系结构第119-121页
    6.3 “农超对接”供应链虚拟整合绩效中信息因子的影响分析第121-123页
        6.3.1 数理基础第121页
        6.3.2 信息共享前后的价格变化分析第121-122页
        6.3.3 信息共享前后的收益变化分析第122-123页
    6.4 本章小结第123-124页
7 物美集团果蔬“农超对接”供应链虚拟整合案例分析第124-136页
    7.1 物美集团信息化背景第124-125页
        7.1.1 物美集团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情况第124页
        7.1.2 物美集团信息化网络建设的必要性第124-125页
    7.2 果蔬“农超对接”供应链虚拟整合项目规划思路与总体架构第125-132页
        7.2.1 果蔬“农超对接”供应链虚拟整合项目的规划思路第126-127页
        7.2.2 果蔬“农超对接”供应链虚拟整合项目的总体架构第127-131页
        7.2.3 物美集团“农超对接”供应链虚拟整合网络评价第131-132页
    7.3 果蔬“农超对接”供应链虚拟整合中解决的主要问题第132-134页
        7.3.1 物美集团“农超对接”供应链虚拟整合平台得到优化与提升第132-133页
        7.3.2 建立了一支“农超对接”供应链虚拟整合项目的人才队伍第133页
        7.3.3 加强了供应商与消费者之间的有效沟通管道第133-134页
    7.4 物美集团“农超对接”供应链虚拟整合项目发展的建议第134-135页
        7.4.1 政策层面第134页
        7.4.2 平台层面第134页
        7.4.3 系统层面第134页
        7.4.4 队伍层面第134-135页
    7.5 本章小结第135-136页
8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136-138页
    8.1 结论第136页
    8.2 不足与展望第136-138页
参考文献第138-150页
附录一 农超对接平台需求调研第150-157页
附录二 首批“农超对接示范项目”名单第157-159页
附录三 供应链虚拟整合系统中英文及简称对照表第159-160页
附录四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第160-161页
致谢第161页

论文共1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基于法治的视角
下一篇:光子自旋霍尔效应的弱测量理论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