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大气科学(气象学)论文--气候学论文

中国东部城市群对夏季天气气候的影响机理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5页
    1.1 引言第13-14页
    1.2 城市化对天气气候变化的影响第14-16页
        1.2.1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变化第14-16页
        1.2.2 污染物的排放第16页
    1.3 城市化对降水的影响及其机制第16-23页
    1.4 我国主要城市群影响降水的观测与模拟研究第23-25页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25-26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26-35页
第二章 资料、模式简介及研究方法第35-43页
    2.1 资料说明第35-36页
    2.2 模式简介第36-38页
    2.3 研究方法第38-39页
        2.3.1 敏感性数值模拟方法第38-39页
        2.3.2 集合模拟方法第39页
        2.3.3 动力学诊断方法第39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39-43页
第三章 京津冀城市群对夏季强降水事件的影响及其物理机制第43-77页
    3.1 引言第43页
    3.2 试验设计第43-46页
    3.3 模式验证第46-56页
        3.3.1 环流场第47-51页
        3.3.2 温度、湿度和降水第51-56页
    3.4 城市化对强降水过程的影响第56-70页
        3.4.1 城市化对温度、辐射和降水的影响第56-61页
        3.4.2 城市化影响强降水过程的机制第61-70页
    3.5 本章总结第70-71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71-77页
第四章 土地利用变化和人为气溶胶浓度增加对城市夏季强降水的相对影响第77-99页
    4.1 引言第77-78页
    4.2 试验设计第78-79页
    4.3 模式结果与讨论第79-90页
        4.3.1 模式验证第79-83页
        4.3.2 土地利用的改变与气溶胶浓度增加对降水的影响第83-87页
        4.3.3 气溶胶直接/间接效应对降水的影响及其机制第87-90页
    4.4 本章总结第90-91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91-99页
第五章 长三角城市群的气候效应及其形成机制第99-128页
    5.1 引言第99-100页
    5.2 试验设计第100-102页
    5.3 模式结果与讨论第102-120页
        5.3.1 模式验证第102-103页
        5.3.2 城市化对温度和辐射的影响第103-107页
        5.3.3 城市化对夏季降水的影响第107-120页
    5.4 本章总结第120-121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121-128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讨论第128-133页
    6.1 主要结论第128-131页
        6.1.1 京津冀地区城市化影响夏季强降水过程的机制第128-130页
        6.1.2 长三角城市群的气候效应第130-131页
    6.2 创新点第131页
    6.3讨论与展望第131-133页
致谢第133-134页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第134-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上海市成年、糖尿病人群的视力损伤及主要眼病的现况调查
下一篇:柿单宁与果胶相互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