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性元素对全钒液流电池钒离子电对的催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1.1 全钒液流电池 | 第10-12页 |
1.1.1 全钒液流电池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10-11页 |
1.1.2 全钒液流电池的优点及面临的问题 | 第11-12页 |
1.2 全钒液流电池电极的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1.2.1 全钒液流电池电极材料主要类型 | 第12-13页 |
1.2.2 全钒液流电池电极材料主要改性方法 | 第13-15页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实验研究方案 | 第17-20页 |
2.1 研究目标 | 第17页 |
2.2 创新点 | 第17页 |
2.3 实验试剂及设备 | 第17-19页 |
2.4 催化剂的电化学测试 | 第19页 |
2.5 充放电测试 | 第19-20页 |
第3章 掺P碳纳米管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第20-32页 |
3.1 掺P碳纳米管的制备 | 第20页 |
3.2 掺P碳纳米管的表征 | 第20-23页 |
3.2.1 结构形貌分析 | 第20-21页 |
3.2.2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21-22页 |
3.2.3 拉曼光谱分析 | 第22-23页 |
3.3 电化学测试分析 | 第23-26页 |
3.3.1 循环伏安分析 | 第23-25页 |
3.3.2 电化学阻抗谱分析 | 第25-26页 |
3.4 充放电测试分析 | 第26-29页 |
3.5 催化机理 | 第29-30页 |
3.6 负极循环伏安分析 | 第30-31页 |
3.7 小结 | 第31-32页 |
第4章 掺N、P碳微球的制备及其催化机理研究 | 第32-43页 |
4.1 掺N、P碳微球的制备 | 第32页 |
4.2 掺N、P碳微球的表征 | 第32-36页 |
4.2.1 结构形貌分析 | 第32-33页 |
4.2.2 X射线衍射谱分析 | 第33-34页 |
4.2.3 拉曼光谱分析 | 第34-35页 |
4.2.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35-36页 |
4.3 电化学测试分析 | 第36-38页 |
4.3.1 循环伏安分析 | 第36-37页 |
4.3.2 电化学阻抗谱分析 | 第37-38页 |
4.4 充放电测试分析 | 第38-41页 |
4.5 催化机理 | 第41-42页 |
4.6 小结 | 第42-43页 |
第5章 木耳制备多孔碳及其性能研究 | 第43-55页 |
5.1 木耳制备多孔碳 | 第43页 |
5.2 多孔碳的表征 | 第43-48页 |
5.2.1 结构形貌分析 | 第43-44页 |
5.2.2 X射线衍射谱分析 | 第44-45页 |
5.2.3 拉曼光谱分析 | 第45-46页 |
5.2.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46页 |
5.2.5 接触角测试分析 | 第46-47页 |
5.2.6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 | 第47-48页 |
5.3 电化学测试分析 | 第48-52页 |
5.3.1 循环伏安分析 | 第48-50页 |
5.3.2 电化学阻抗谱分析 | 第50-52页 |
5.4 充放电测试分析 | 第52-53页 |
5.5 小结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导师简介 | 第65-66页 |
作者简介 | 第66-67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