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运输管理工程论文--货物运输论文

基于GUM法的铁路货运超偏载期间核查方案的分析与构建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4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页
    1.3 研究的主要目标第12-13页
    1.4 论文的内容与章节安排第13-14页
第2章 超偏载原理及设备构成第14-23页
    2.1 概述第14页
    2.2 超偏载检测原理第14-16页
        2.2.1 车辆动态称重方式第14-15页
        2.2.2 超偏载称重原理第15-16页
    2.3 超偏载设备的硬件构成第16-19页
        2.3.1 机械承载部分第16页
        2.3.2 传感器第16-17页
        2.3.3 数据采集仪第17-19页
        2.3.4 工控机系统第19页
    2.4 超偏载检测软件系统第19-22页
        2.4.1 检测主菜单第19-20页
        2.4.2 超偏载检测功能第20页
        2.4.3 超偏载调试功能第20-21页
        2.4.4 超偏载统计功能第21-22页
    2.5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3章 呼铁局货运防超载体系分析第23-31页
    3.1 超偏载系统性能分析第23-24页
        3.1.1 超偏载技术性能指标第23页
        3.1.2 超偏载实际运行状态分析第23-24页
    3.2 货运计量安全系统第24-27页
        3.2.1 系统概况第24-26页
        3.2.2 系统功能第26-27页
    3.3 呼铁局货运防超载现状第27-30页
        3.3.1 超偏载和货运计量安全系统的联合使用第27-29页
        3.3.2 超偏载有较大偏差时带来的后果第29-30页
    3.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4章 超偏载期间核查系统的分析与构建第31-55页
    4.1 期间核查的必要性第31-34页
        4.1.1 呼铁局现行期间核查办法第31-32页
        4.1.2 对现行办法的分析第32-34页
    4.2 标准器及相关计算方法的选定第34-41页
        4.2.1 核查标准器第34-36页
        4.2.2 实验标准偏差的估计方法第36-37页
        4.2.3 异常值的判别剔除方法第37-40页
        4.2.4 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第40-41页
    4.3 方案一第41-48页
        4.3.1 核查标准第41-42页
        4.3.2 核查设计第42-48页
        4.3.3 方案预期第48页
    4.4 方案二第48-51页
        4.4.1 现有方案分析第48-50页
        4.4.2 现有方案改进第50-51页
    4.5 方案三第51-54页
        4.5.1 核查标准第51-52页
        4.5.2 核查设计第52-54页
        4.5.3 方案预期第54页
    4.6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5章 期间核查现场实验与结果分析第55-65页
    5.1 方案一数据处理结果与分析第55-58页
        5.1.1 钢材货车实验第55-56页
        5.1.2 数据处理第56-57页
        5.1.3 方案分析第57-58页
    5.2 方案二数据处理结果与分析第58-60页
        5.2.1 数据处理第58-59页
        5.2.2 方案分析第59-60页
    5.3 方案三数据处理结果与分析第60-64页
        5.3.1 焦炭货车实验第60-61页
        5.3.2 数据处理第61-63页
        5.3.3 方案分析第63-64页
    5.4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结论第65-67页
致谢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斜向波对反弧面防波堤作用的波浪力试验研究
下一篇:基于神经网络的粉煤灰混凝土强度与干缩性能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