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用一般科学论文--生物医学工程论文

穿戴式核心体温和连续血压测量关键技术的研究

致谢第5-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9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5-16页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第16-24页
        1.2.1 穿戴式多生理参数监测系统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第16-19页
        1.2.2 体温测量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第19-21页
        1.2.3 血压测量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第21-24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重点第24-26页
    1.4 本文结构与章节安排第26-29页
第二章 穿戴式多生理参数监测系统的电路设计与实现第29-49页
    2.1 引言第29页
    2.2 穿戴式无线多生理参数监测系统第29-46页
        2.2.1 体温子系统第29-32页
        2.2.2 心电子系统第32-36页
        2.2.3 血氧/脉率子系统第36-40页
        2.2.4 血压子系统第40-46页
    2.3 时间同步第46-48页
    2.4 小结第48-49页
第三章 基于双通道热流法的核心体温测量技术的研究第49-75页
    3.1 引言第49页
    3.2 核心体温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第49-54页
        3.2.1 插管法第50页
        3.2.2 零热流法第50-51页
        3.2.3 单/双通道热流法第51-54页
    3.3 基于双通道热流法的核心体温有限元仿真与分析第54-59页
        3.3.1 K vs T_(core)第56-57页
        3.3.2 K vs T_(air)第57-58页
        3.3.3 K vs H_(st)第58-59页
    3.4 抗环境温度扰动的改进型核心体温测量技术第59-63页
        3.4.1 基于自适应滤波器的抗环境温度扰动算法第59-60页
        3.4.2 核心体温测量探头的改进第60-63页
    3.5 热板实验第63-67页
    3.6 人体实验第67-73页
        3.6.1 静息实验第68-70页
        3.6.2 运动实验第70-73页
    3.7 小结第73-75页
第四章 基于SOI硅片的镍薄膜温度传感器的设计与实现第75-91页
    4.1 引言第75页
    4.2 薄膜热敏材料在温度测量中的应用第75-76页
    4.3 金属薄膜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第76-78页
    4.4 金属薄膜温度传感器的设计第78-82页
        4.4.1 基片的选取第78页
        4.4.2 金属薄膜材料的选取第78-80页
        4.4.3 金属薄膜温度传感器的版图设计第80-82页
    4.5 镍薄膜温度传感器的实现第82-88页
        4.5.1 剥离技术及光刻胶的选择第82-83页
        4.5.2 镍薄膜温度传感器的制作第83-88页
    4.6 镍薄膜温度传感器的测试第88-90页
    4.7 小结第90-91页
第五章 基于脉搏波传导时间与血液动力学参数的连续血压测量技术的研究第91-123页
    5.1 引言第91-92页
    5.2 连续血压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第92-97页
        5.2.1 插管法第92-93页
        5.2.2 恒定容积法第93页
        5.2.3 扁平张力法第93-94页
        5.2.4 脉搏波传导时间法第94-97页
    5.3 基于脉搏波传导时间与血液动力学参数的改进型血压测量技术第97-99页
        5.3.1 基于纳维-斯托克斯流体动量守恒方程的血压模型第97-98页
        5.3.2 引入血液动力学参数的重要意义第98-99页
    5.4 生理信号预处理和生理参数特征提取第99-103页
        5.4.1 心电信号第100-102页
        5.4.2 脉搏波信号与血液动力学参数第102-103页
    5.5 改进型血压测量模型的建立第103-110页
        5.5.1 模型所用的生理参数特征选取方法第104-107页
        5.5.2 基于RLR和RLS的血压算法第107-110页
    5.6 改进型血压测量模型的验证第110-121页
        5.6.1 MIMIC数据库实验第110-118页
        5.6.2 人体实验第118-121页
    5.7 小结第121-123页
第六章 基于主成分分析与支持向量机的心血管疾病初筛技术的研究第123-145页
    6.1 引言第123页
    6.2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特征选取算法第123-128页
        6.2.1 信号预处理与特征提取第124-126页
        6.2.2 主成分分析与特征选取第126-128页
    6.3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有/无心血管疾病的分类算法第128-137页
        6.3.1 支持向量机第128-135页
        6.3.2 基于萤火虫算法的支持向量机参数优化算法第135-137页
    6.4 心血管疾病初筛分类算法及其验证第137-143页
    6.5 小结第143-145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45-151页
    7.1 工作总结第145-147页
    7.2 主要创新点第147-148页
    7.3 未来展望第148-151页
参考文献第151-173页
附录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73-175页
作者简历第175页

论文共1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轴突高频电刺激对于神经元活动的调控作用研究
下一篇:光折变表面波及艾里光束的非线性调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