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第12-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15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5-26页 |
2.1 引言 | 第15页 |
2.2 流行病学 | 第15-16页 |
2.3 HFpEF发病相关危险因素 | 第16-19页 |
2.3.1 性别 | 第16页 |
2.3.2 年龄 | 第16页 |
2.3.3 高血压病 | 第16-17页 |
2.3.4 糖尿病 | 第17-18页 |
2.3.5 低钠血症 | 第18页 |
2.3.6 肥胖 | 第18页 |
2.3.7 心房颤动 | 第18-19页 |
2.4 病理生理机制 | 第19-21页 |
2.4.1 心室舒张功能障碍 | 第19-20页 |
2.4.2 心脏收缩功能受损 | 第20页 |
2.4.3 血管功能障碍和心室血管耦合 | 第20页 |
2.4.4 右室功能不全与肺血管功能障碍 | 第20-21页 |
2.5 HFpEF的诊断 | 第21-22页 |
2.5.1 BNP | 第21页 |
2.5.2 超声心动图 | 第21-22页 |
2.6 治疗 | 第22-25页 |
2.6.1 非药物治疗 | 第22-23页 |
2.6.2 药物治疗 | 第23-25页 |
2.7 问题与发展 | 第25-26页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6-29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26页 |
3.1.1 纳入标准 | 第26页 |
3.1.2 排除标准 | 第26页 |
3.1.3 分组 | 第26页 |
3.2 标准及定义 | 第26-28页 |
3.3 数据收集 | 第28页 |
3.4 统计学方法 | 第28-29页 |
第4章 结果 | 第29-36页 |
4.1 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分析比较 | 第29-30页 |
4.2 患者入院生命体征以及相关化验检查结果的分析比较 | 第30-31页 |
4.3 两组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及术中处置比较 | 第31-33页 |
4.4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33-34页 |
4.5 AMI行急诊PCI后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的预后分析 | 第34-36页 |
第5章 讨论 | 第36-40页 |
5.1 年龄与AMI行急诊PCI后发生HFpEF的关系 | 第36页 |
5.2 性别与AMI行急诊PCI后发生HFpEF的关系 | 第36-37页 |
5.3 高血压与AMI行急诊PCI后发生HFpEF的关系 | 第37页 |
5.4 糖尿病与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后发生HFpEF的关系 | 第37页 |
5.5 前白蛋白与AMI行急诊PCI后发生HFpEF的关系 | 第37-38页 |
5.6 血清钠离子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后发生HFpEF的关系 | 第38页 |
5.7 左房内径与AMI急诊PCI后发生HFpEF的关系 | 第38页 |
5.8 冠脉病变情况与AMI行急诊PCI后发生HFpEF的关系 | 第38-39页 |
5.8.1 梗死相关动脉及血运再通时间 | 第39页 |
5.8.2 病变血管支数及病变部位 | 第39页 |
5.9 AMI行急诊PCI后发生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患者的预后分析 | 第39-40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0-41页 |
第7章 研究局限性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52页 |
伦理批件 | 第52-53页 |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所取得的科研结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